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普賢王如來錦緞刺繡布框唐卡
普賢王如來錦緞刺繡布框唐卡
普賢王如來,錦緞刺繡,唐卡
產品編號:3429(Sam)

零售價格 NT 98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普賢王如來 錦緞刺繡布框唐卡

尺寸 : 約61x 85 公分

敘述 :

 **普賢王如來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與地位**

 

普賢王如來(梵語:Samantabhadrarāja Tathāgata,藏語:Kuntuzangpo),又稱法身普賢、阿達爾瑪佛或本初佛,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苯教中極為重要的本尊,地位崇高,特別在密宗無上瑜伽部及時輪乘中被視為最高信仰佛。祂被認為是宇宙中第一個佛陀,象徵一切眾生內在的清淨佛性或如來藏,是法身佛,代表究竟的實相與本覺(根本覺性)。金剛總持為其報身佛,金剛薩埵為化身佛,顯示其三身(法身、報身、化身)的完整性。

 

在寧瑪派中,普賢王如來被視為大圓滿法(Dzogchen)的源頭,該法被認為是藏傳佛教中最甚深的教法,旨在讓修行者直接了悟自心本性,達到圓滿證悟。據傳,大圓滿法由普賢王如來傳授,經報身佛金剛薩埵,再由蓮華生大師傳入藏地。 寧瑪派強調普賢王如來的教法超越一切二元分別,直指本覺,因此祂在寧瑪派修行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普賢王如來祈願文》是重要經典,據稱念誦此文能平息四大元素失調,究竟上則為成佛捷徑,顯示其加持力廣大。

 

相較於寧瑪派,其他藏傳佛教教派(如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較少修持普賢王如來,顯示其影響主要集中於寧瑪派與苯教。苯教視普賢王如來為本初佛「本古衮徳桑波」(法身普賢),融合本土信仰,強化了其在西藏宗教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此外,普賢王如來在時輪乘中作為最高佛,與其教法強調宇宙和諧及時間輪迴的觀念密切相關。

 

普賢王如來的形象常與其明妃普賢王佛母(Samantabhadrī)交抱雙運,象徵智慧與慈悲、陰陽合一,體現密宗的雙修理念。這種形象在唐卡中以藍色裸體、髮髻高束的形態出現,近似印度教濕婆神,反映藏傳佛教吸收印度教元素的特色。

 

**神話故事與由來**

 

普賢王如來的神話故事主要源於寧瑪派與苯教的傳承,強調其作為本初佛的宇宙起源角色。根據寧瑪派傳說,普賢王如來是法身佛,超越時間與空間,無始無終,代表一切諸佛的本源。祂是宇宙第一佛陀,從虛空中自然顯現,未經任何外力造作,象徵眾生本具的清淨佛性。

 

在《普賢王如來祈願文》的傳承中,普賢王如來的教法從虛空傳至鄔迪亞那(Uddiyana),由金剛薩埵傳給人類上師嘎惹多傑(Garab Dorje),再經文殊友、師利星哈,至蓮華生大師,傳入西藏。 這一傳承被視為大圓滿法的源流,強調普賢王如來作為本覺的化現,直接傳授了悟自心本性的方法。

 

苯教傳說則將普賢王如來與本土信仰融合,認為祂是「本古衮徳桑波」,意為「法身普賢」,代表永恆的智慧與慈悲。苯教的宇宙觀中,普賢王如來是創造與清淨的象徵,其形象與教法吸收了西藏原始宗教的元素,如藍色身軀與雙運形象,顯示與苯教神祇的聯繫。

 

普賢王如來的形象與印度教濕婆神的相似性,反映了藏傳佛教在形成過程中吸收印度教性力派(Shaktism)與密教元素的影響。祂與普賢王佛母的雙運形象,象徵空性與顯現的統一,體現密宗對二元超越的哲學觀。

 

**總結**

 

普賢王如來在藏傳佛教寧瑪派與苯教中地位崇高,是本初佛與大圓滿法的源頭,象徵眾生本具的清淨佛性。其影響主要集中於寧瑪派,通過《普賢王如來祈願文》與大圓滿教法,引導修行者證悟本覺。祂的神話故事強調宇宙起源與法身佛的無始無終,融合印度教與苯教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密宗形象與哲學意涵。

知識寶庫
1. 唐卡 的 典故 以及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