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白水晶球(小)
白水晶球(小)
產品編號:2442

零售價格 NT 600
批發價格 NT 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水晶球體 . 

尺寸 : 28~34mm ( 單顆計價 )

敘述 :

水晶球(Crystal Ball)最常見的材質是**天然水晶**(即石英晶體,化學成分為 **SiO₂**,二氧化矽),特別是透明度極高的「無色水晶」(Rock Crystal)或稱「白水晶」。優質的水晶球通常來自以下產地:

 

- 巴西(全球最大水晶產地,透明度高)

- 馬達加斯加

- 美國阿肯色州(所謂「阿肯色水晶」品質極佳)

- 中國廣東、江蘇、海南等地

- 喜馬拉雅山脈(西藏、尼泊爾產的所謂「喜馬拉雅水晶」)

 

這些水晶是在數百萬年前,地殼深處的含矽熱液冷卻結晶而成,屬於六方晶系,硬度為莫氏7級。古代的人工水晶球則偶見用玻璃或熔融石英製作,但佛教與靈修界普遍認為「天然水晶」才有能量作用。

 

歷史上,水晶球最早被用於占卜的是古代凱爾特德魯伊(約西元前數世紀),後來傳入羅馬、中世紀歐洲巫師、19世紀靈媒與新時代運動,才成為經典的「占卜水晶球」。在亞洲(包括藏傳佛教地區),水晶球則較晚(約18-19世紀)才普遍出現,主要受印度與西藏影響。

 

水晶球在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中的地位與影響

 

1. **最早的記載與使用**

   - 佛教經典(巴利文三藏、漢傳大藏經)裡**完全沒有提到水晶球**,也沒有任何佛陀或早期弟子使用水晶球占卜或觀想的記載。

   - 水晶球真正進入藏傳佛教,是在**17-19世紀**,受印度教、苯教與中亞薩滿教影響,特別是寧瑪派與部分噶舉派。

   - 藏傳佛教稱水晶球為「舍利瓊」(shel gyi zung)或「波羅瓊」(po ti long),意思是「水晶鏡」或「水晶寶石」。

 

2. **藏傳佛教中水晶球的用途**

   - **觀修輔助工具**:某些上師會讓弟子注視水晶球來穩定心神,進入三昧地(類似禪定的專注狀態),再觀想本尊或空性。

   - **占卜(莫卦)的一種輔助**:部分喇嘛會把水晶球當作「鏡占」(像鏡子一樣觀看裡面的影像),與念珠、箭、骰子並列為藏傳占卜工具之一。但這屬於**世俗法**,不是核心佛法。

   - **供奉與加持**:很多藏傳佛壇會擺放水晶球,認為它能聚光、聚集能量,象徵「智慧明鏡」,與「智慧劍」「寶鏡」有類似意涵。

 

3. **正統佛教(特別南傳與漢傳)的態度**

   - 南傳上座部佛教(泰國、斯里蘭卡、緬甸):視水晶球為「外道法」,嚴格禁止比丘使用占卜工具。

   - 漢傳佛教:傳統寺院幾乎不使用水晶球。近代商業化的「風水水晶球」「白水晶佛珠」多屬民間信仰與新時代混合,與正統漢傳佛教無關。

   - 許多漢傳高僧(例如印順法師、聖嚴法師)明確批評把水晶當作「有靈性」「能改運」的想法,認為這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違反《金剛經》教義。

 

4. **當代現象**

   - 現在台灣、香港、大陸的佛教用品店大量販賣水晶球、白水晶手珠,標榜「淨化磁場」「增智慧」,這其實是1990年代後「新時代運動」(New Age)與藏傳佛教商業化的產物,並非傳統佛教主流。

   - 少數藏傳上師(如邱陽創巴、索甲仁波切等人)在西方教學時,也會用天然水晶來象徵「明覺」,但強調「水晶本身無力,力量來自修行者的心」。

 

總結

 

- 成分:天然水晶球 = SiO₂(石英),人工的則是玻璃或熔融石英。

- 由來:西方占卜傳統 → 晚期傳入藏傳佛教,成為輔助觀修或世俗占卜工具。

- 對佛教影響:  

  - 在藏傳佛教屬邊緣、可選用的輔助工具(非核心)  

  - 在南傳與傳統漢傳佛教則被視為外道或迷信,無正統地位  

  - 當代流通的大多數水晶球產品屬商業與新時代混合,與原始佛教教義距離很遠。

 

如果你真正想依佛教修行,正規的禪定、持咒、觀空性,比盯著水晶球有效一百倍。水晶球充其量只是個「心靈定焦的道具」,把它的作用神話化,反而容易落入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