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菩提根念珠 . 佛珠 . 108顆
尺寸 : 10mm .
敘述 :
「菩提根念珠」是佛教徒(特別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淨土宗)非常常用的一種念珠,其材質來自一種特殊植物的根部,以下為詳細說明:
1. 成分與材質
菩提根念珠的主要材質是**鳳眼菩提的根部**(有时也稱「菩提根菩提」或「蓮花菩提根」)。
- 植物學名稱:鳳眼菩提的果實稱為 Elaeocarpus ganitrus(龍腦香科),原產於印度、尼泊爾、印尼等地。
- 「菩提根」並不是樹的種子,而是鳳眼菩提樹的老根(根莖部分)經過長年埋在地下,吸收礦物質後自然形成的瘤狀結節(根瘤)。
- 這些根瘤外表呈現乳白色或米白色,質地堅硬如石頭,表面有天然的凹凸紋理與細小孔洞,摸起來涼涼的,非常獨特。
- 經過打磨、拋光後會呈現溫潤的玉化質感,越盤玩越油潤,有些會出現紅褐色或咖啡色的「包漿」。
因此嚴格來說,「菩提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菩提樹」(Ficus religiosa,佛陀證道的那棵樹),而是民間因其白色、聖潔、與「菩提二字吉祥而得名。
2. 主要來源地
- 尼泊爾(最主要產地,尤其是加德滿都谷地)
- 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
- 印尼爪哇島(產量較少)
- 其中又以尼泊爾產的品質最佳,顏色最白、紋路最細緻,價格也最貴。
3. 對佛教的影響與象徵意義
菩提根念珠在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與漢傳淨土宗)中極受歡迎,原因如下:
| 面向 | 意義與影響 |
|--------------|-----------------------------------------------------------------------------|
| 外觀象徵 | 潔白如玉,象徵清淨無染、慈悲與智慧,像極了「白度母」或「觀音菩薩的聖潔形象 |
| 觸感 | 冰涼舒適,盤玩時特別「靜心」,有助於止語、攝心,適合念佛、持咒 |
| 藏傳佛教 | 幾乎是格魯派、寧瑪派僧人最常見的念珠之一,許多高僧大德(如達賴喇嘛、頂果欽哲仁波切)都佩戴菩提根念珠 |
| 漢傳淨土宗 | 近20年來在大陸與台灣極為流行,許多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常用,被稱為「念佛最佳伴侶」 |
| 加持力 | 許多人相信菩提根長年埋於地下,吸收天地精華,又生長在喜馬拉雅聖地,具有天然的加持力 |
| 身份象徵 | 在藏傳佛教圈,盤得通透紅潤的菩提根念珠,常被視為修行有成的象徵,越老越值錢 |
4. 常見的說法與傳說
- 有傳說說菩提根是「觀音菩薩的眼淚滴到地上長出來的(雖然沒有經典根據,但流傳很廣)。
- 藏傳佛教認為菩提根能幫助修行者快速累積福德、淨除業障,尤其適合修持淨土法門或觀音法門。
總結
菩提根念珠雖然不是「真正菩提樹」的果實或根,但因其潔白聖潔、觸感極佳、產自聖地,已成為當代漢傳與藏傳佛教中最受歡迎的念珠之一。它不僅是實用的持咒工具,更被賦予了「清淨、慈悲、加持」的深厚象徵意義,許多人甚至將它視為「菩薩親自加持的聖物」。
如果你想選購或盤玩菩提根,記得一句話在佛教圈流傳很廣:
「鳳眼菩提修財運,星月菩提修智慧,菩提根菩提修清淨與慈悲。」
希望這個說明對你有幫助!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