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絲質念珠袋
絲質念珠袋
產品編號:0715

零售價格 NT 290
批發價格 NT 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絨布料 . 印染 . 時輪金剛 ( 念珠袋 )

尺寸 : 19 X 12  cm 

敘述 :

佛珠袋(也稱為念珠袋或 mala pouch)是佛教信徒用來存放佛珠(念珠)的專用袋子,主要目的是保護佛珠免受灰塵、污穢或意外損壞,維持其神聖性和清淨。以下將詳細敘述其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故事由來,以及日常使用的正確方式。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在佛教儀式中,佛珠袋扮演保護和輔助的角色。它不僅用來攜帶佛珠,讓信徒在誦經、持咒或冥想時方便取出使用,還能避免佛珠直接暴露在公共視野中或接觸地面,這被視為保持佛珠靈性純淨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藏傳佛教或某些東亞佛教傳統中,儀式參與者可能將佛珠置於袋中掛在手上,邊誦念邊操作佛珠,而不讓其完全暴露,以象徵對神聖物品的尊重和保護。 這有助於信徒專注於儀式本身,避免外在干擾,並強化佛珠作為計數工具的功用(如計算咒語次數),從而提升冥想或祈禱的效能。在寺廟儀式或法會中,佛珠袋也象徵信徒的虔誠,提醒他們將佛法融入身心。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佛珠袋樣式:

 

故事由來

佛珠袋的起源並無單一明確的傳說故事,而是隨著佛珠的使用而逐漸發展出的實用物品。佛珠本身起源於古印度,約在公元2至5世紀間,據《木槵子經》(Mu Huanzi Jing)記載,佛陀教導一位國王使用皂莢樹種子串成的佛珠來持念三寶,以消除煩惱。 隨著佛教傳播到中國和西藏地區,信徒開始需要一種方式來保護這些神聖的計數工具,避免其在日常移動或儀式中受損或污染。佛珠袋因此應運而生,可能受印度教或早期佛教修行者的影響(如Vaishnava傳統中的類似袋子)。在藏傳佛教中,它被視為佛珠的延伸,象徵對佛法的承諾;而在漢傳佛教中,則更強調實用性。雖然沒有特定神話,但一些民間故事描述高僧將佛珠袋視為護符,能淨化業障或吸引福報,這反映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演變。

 

### 日常中使用的正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佛珠袋能幫助維持佛珠的靈性和衛生。以下是常見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1. **存放與攜帶**:不使用佛珠時,將其放入佛珠袋中存放於清淨處,如家中的佛壇、珠寶盒或神社。避免將袋子放在不潔淨的地方,如廁所或地面。 外出時,可將袋子掛在脖子、手腕或腰帶上,方便取出佛珠進行持念。

2. **使用時的操作**:從袋中取出佛珠前,先洗手或以香油擦拭,以示尊重。持念時,可將袋子掛在手上,讓佛珠在袋內操作(尤其在公共場合),避免佛珠接觸地面或他人視線。這在某些傳統中被視為根基誓約(samaya),強調佛珠應隨身攜帶但保持隱私。

3. **清潔與加持**:定期清潔袋子,使用柔軟布料擦拭。一些信徒會請喇嘛或僧侶加持佛珠袋,使其具有護佑功效。新購的袋子可先以檀香油塗抹,並持誦咒語來「開光」。

4. **禁忌**:勿在沐浴、如廁或不淨狀態下觸碰袋子。某些藏傳傳統中,佛珠袋不宜展示給他人,以維持其神秘性和個人修行連結。

 

總之,佛珠袋不僅是實用配件,更是佛教修行中象徵清淨與虔誠的工具,幫助信徒將佛法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