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批發商: |
|
/ |
|
|
|
|
|
|
|
|
除了自救,其他人是幫不了自己的,沒人能也沒人願意,我們必須用這樣的方式修行!--釋迦牟尼佛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 : 織布 . 刺繡 . 印染 . 透氣網孔 . 單開門簾
尺寸 : 大約 90 X 180 cm
敘述 :
吉祥結,又稱盤長、無盡意結或室利靺蹉(梵文:śrīvatsa),是佛教中著名的八吉祥符號(也稱八寶或吉祥八寶)之一。這八種符號包括寶傘、法螺、勝利幢、寶瓶、蓮花、雙魚、法輪以及吉祥結,象徵佛教的威力、功德和法界的一切奇珍異寶。它們常用於佛教藝術、建築和儀式中,代表吉祥、圓滿與覺悟。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在佛教儀式中,吉祥結扮演著象徵性和裝飾性的重要角色。它常出現於僧人的服裝、廟堂的飾物、法器、唐卡(藏傳佛教的卷軸畫)、佛殿的壁畫或供養物品上,用來增添吉祥氛圍並傳達深刻的佛教教義。 具體而言:
- **象徵佛法無盡與圓滿**:吉祥結的圖案設計為頭尾相連、沒有開端和結尾,象徵佛陀的智慧廣大無邊,一切萬法實相皆洞徹於心,佛法圓融無盡。信徒在儀式中透過觀視或供養此符號,祈求智慧覺悟和因果循環的圓滿。
- **供養與祈福**:在藏傳佛教的儀式中,八吉祥(包括吉祥結)用來供養上師、三寶(佛、法、僧),能迅速圓滿福慧二資糧。譬如在法會、灌頂或獻供儀式中,信徒會使用繪有吉祥結的旗幟、織物或器皿,象徵對佛陀的恭敬,並祈求吉祥與平安。
- **保護與覺醒**:它被視為「達摩之網」(Dharma net),象徵如果追隨佛陀,就能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珠寶。在冥想或誦經儀式中,吉祥結有助於提醒修行者萬事互聯、因果不滅的道理,從而增強精神力量。
總體上,吉祥結不僅是視覺符號,還融入日常儀式,如寺廟裝飾或節慶活動,幫助信徒在精神層面獲得祥瑞與啟發。
由來
吉祥結的由來可追溯至古印度佛教文化,源自梵文「śrīvatsa」,原意為「吉祥犢」或「室利靺蹉」,是一種古老的結飾圖案,形式簡約卻充滿和諧美感。它最早出現於印度教和耆那教中,後融入佛教,成為八吉祥符號之一。 在中國傳統中,吉祥結也與中國結工藝相融合,常見於僧侶服飾和寺廟裝飾,但其佛教意涵更強調無盡循環。 這種符號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自然界的交織結構,象徵宇宙萬物的互聯與永恆,沒有明確的歷史發明者,而是逐漸演變成佛教藝術的一部分。
故事
關於吉祥結的故事,主要與佛教八吉祥的起源相關。相傳,釋迦牟尼佛(世尊)降生之際,天人(諸天神靈)為了慶賀並供養佛陀,從天而降獻上八種吉祥物作為禮物,這八物包括吉祥結在內,象徵佛的一切功德和法界的珍寶。 這一傳說見於佛教經典,強調八吉祥的尊貴與殊勝,因此在西藏和藏傳佛教地區,吉祥結廣泛用於佛殿、法器和日常生活中。
另一個相關故事來自藏傳佛教的解釋:吉祥結被視為《梵網經》的表象,象徵「達摩之網」,故事描述修行者透過追隨佛法,如同在生命的海洋中織網捕捉智慧,從而脫離輪迴,獲得永恆覺悟。這不是單一敘事,而是寓意深刻的比喻,強調因果互聯與佛智無盡。
這些元素使吉祥結不僅是符號,更是佛教哲學的體現,影響了數世紀的信仰與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