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批發商: |
|
/ |
|
|
|
|
|
|
|
|
“放手給了我們自由,自由是幸福的唯一條件。如果,在我們的心裡,我們仍然堅持什麼 - 憤怒,焦慮,或財產 - 我們將要付出慘痛代價。“
- 一行禪師,佛陀的教誨:轉變苦為平安,喜樂的心,和解放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 : 布料 . 刺繡 . 勝利幢 . 五色 . 一對
尺寸 : 10尺 大約 251 X 68 公分 ( 頂盤 46 公分 )
敘述 :
藏式勝利幢(Tibetan Victory Banner),在藏傳佛教中稱為「嘉辰」(Gyaltshen),是佛教八吉祥符號(Ashtamangala)之一。它通常被描繪為一個懸掛著彩色絲帶或布幔的旗幟,頂部有寶石或日月裝飾,底部可能有蓮花或吊飾。這個符號不僅是裝飾性元素,還承載深刻的象徵意義,代表勝利、克服障礙與精神成就。在藏傳佛教藝術、寺廟建築和日常用品中,勝利幢經常出現,如寺廟屋頂的銅製旗幟或唐卡畫作中。
藏式勝利幢的由來與故事
勝利幢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印度戰爭時期。最初,它是軍事旗幟(Sanskrit: Dhvaja),用來標識戰士或國王的身份,例如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克里希納的戰車上就懸掛著猴神哈努曼的旗幟。這些旗幟往往設計得令人恐懼,如鱷魚頭、蠍子或兀鷲形狀,以震懾敵人。其中,鱷魚頭旗幟(Makaradhvaja)原本是印度愛神卡瑪德瓦(Kamadeva)的標誌,象徵慾望與愛情。
在佛教中,勝利幢被轉化為精神象徵。早期的佛教徒採用它來紀念佛陀悉達多·喬達摩的覺醒,象徵知識戰勝無知。據傳,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戰勝了魔王瑪拉(Mara),瑪拉代表覺醒道路上的四種障礙(四魔):驕傲、慾望、煩惱情緒,以及死亡恐懼。作為慶祝,早期的佛教徒借用卡瑪德瓦的鱷魚頭旗幟,在佛陀的覺醒塔(Enlightenment Stupa)周圍四個方向豎立四個勝利幢,象徵佛陀的全面勝利。
一個相關的故事來自佛教經典:據說,神明在佛陀成道後,將勝利幢置於須彌山(Mt. Meru)頂峰,以榮耀佛陀作為「征服者」(Jina),他擊敗了瑪拉的軍隊。這象徵佛陀的教法征服整個宇宙,戰勝一切煩惱。另一個故事出現在某些佛教文本中,例如在《勝利幢頂飾陀羅尼》(Victory Banner Peak Forces Ornament Dharani)中,天神之王(Lord of the Gods)在戰勝阿修羅(Asuras)後,向佛陀求教。佛陀傳授了一個陀羅尼(護咒),名為「勝利幢頂飾」,用來保護持有者免受傷害、恐懼,並確保勝利。佛陀提到,他自己在菩薩時期也從另一位如來那裡獲得此咒,並廣泛傳授給他人。即使只是憶念此咒,也能消除恐懼和身體傷害。
在藏傳佛教傳統中,勝利幢發展出11種不同形式,每一種代表克服特定煩惱的方法。例如,「十方勝利幢」描述為有寶石柱、日月頂飾,以及三色絲綢吊帶,飾以「三和諧勝利生物」。這些形式強調透過智慧和慈悲戰勝內在敵人。
藏式勝利幢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在佛教儀式中,勝利幢扮演象徵性角色,主要用來強調精神勝利與保護。它不僅是靜態符號,還融入動態實踐,提醒修行者克服內在障礙,達成覺醒。
- **寺廟建築與裝飾**:在藏傳佛教寺廟或修道院的屋頂四角,常放置圓柱形的銅製勝利幢,象徵佛陀的法教向四方輻射,以及戰勝四魔。這不僅是建築元素,還在儀式中代表吉祥與保護,防止有害力量入侵。
- **儀式與供養**:在視覺化冥想(Visualization)或供養儀式中,勝利幢作為裝飾旗幟出現,象徵超越輪迴的一切方面,並淨化負面情緒。例如,在某些儀式中,使用四隻禿鷲的勝利幢,頸部綁上四色絲帶,作為特定供養的一部分。這強調精神成功與成就。
- **護持與勝利**:在戰鬥、爭論或日常挑戰的儀式中,勝利幢被視為護符。持有者可將其綁在旗杆頂端或頸部,據信能帶來無敵保護,消除恐懼。這源自陀羅尼的傳統,用來確保勝利並克服障礙。
- **藝術與日常實踐**:勝利幢常見於唐卡、珠寶和家居裝飾中,作為吉祥符號,提醒人們戰勝驕傲、慾望與激情。在財富與權力相關的神明(如北方護法王毘沙門天)手中,它是手持屬性,象徵權威與精神力量。
總體而言,藏式勝利幢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活生生的精神工具,鼓勵修行者在儀式中追求內在勝利,體現佛教的核心教義:透過智慧克服無知與煩惱。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