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單身馬頭明王 紅銅本色
單身馬頭明王 紅銅本色
產品編號:3760

零售價格 NT 65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紅銅原色 . 鑄造 . ( 底部可裝置聖物 )

尺寸 : 12cm

敘述 :

馬頭明王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與地位

 

馬頭明王(Hayagriva,藏文:Tamdrin 或 rta mgrin)是藏傳佛教中重要的憤怒本尊,視為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hvara)的憤怒化身,象徵所有佛的慈悲與啟蒙言語,尤其強調「蓮花語」(Padma gsung)的力量。 在藏傳佛教的密宗傳統中,他被歸類為赫魯卡(Heruka)形式,是寧瑪派(Nyingma)八大本尊(Kagyé)之一,專責對抗強大敵人、驅除障礙與惡靈。 他的地位極高,被視為阿彌陀佛(Amitabha)的憤怒化身,代表蓮花佛部(Padma Family)的辨別智慧,能迅速消滅妄想、執著與負面力量,特別適合在末法時代(如現代疫情或精神危機)修持。

 

在影響方面,馬頭明王廣泛融入藏傳佛教的藝術與實踐中,常見於唐卡(thangka)、雕像與儀軌中,形象為紅色身軀、頭頂馬首、持劍與蛇飾,象徵摧毀內外障礙。 他被認為能治癒疾病,尤其是與龍族(nāgas)相關的皮膚病如麻風病,並在西藏傳統中被馬商崇拜,用來驅趕盜賊與邪惡。 許多上師如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夏卡仁波切(Shabkar)與現代喇嘛如佐巴仁波切(Lama Zopa Rinpoche)積極推廣其修持,他的咒語(如「OM HRIH VAJRA KRODHA HAYAGRIVA HULU HULU HUM PHAT」)被視為強大護佑工具,即使無灌頂也可基本念誦。 在寺院如色拉寺(Sera Monastery),有專屬的「馬頭明王極密」(Hayagriva Very Secret)傳統持續實踐。 整體而言,馬頭明王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護法神,更是體現憤怒慈悲的象徵,對信徒的精神保護與智慧開啟有深遠影響。

 

馬頭明王的神話故事由來

 

馬頭明王的神話起源可追溯到印度佛教早期,他最初作為觀世音菩薩的夜叉(yaksha)侍從出現,後演變為其憤怒化身。 這可能受前佛教時代影響,如古代雅利安人對馬的崇拜,馬被視為神聖力量的象徵。 在藏傳佛教中,他的故事融入密續敘事,強調與宇宙級戰鬥相關的傳說。

 

關鍵神話之一是馬頭明王與金剛亥母(Vajravarahi,又稱 Tröma Nagmo)聯手戰勝魯德拉(Rudra),魯德拉象徵「我執」(ego)與惡魔力量。 故事描述魯德拉造成浩劫後,金剛薩埵(Vajrasattva)化身為馬頭明王,進入魯德拉體內,從內部摧毀他,並以「馬的三聲嘶鳴」(three neighs of the horse)散播其殘骸,創造世間六十四處聖地。 另一版本中,金剛薩埵誘惑魯德拉的妻子,導致馬頭明王轉生為 Vajrarakshasha,降伏並淨化魯德拉,使其成為佛法護法,魯德拉的身體被馬頭明王穿戴為裝飾。 這象徵克服執著與慾望,轉化負面為正向力量。

 

另一傳說是阿彌陀佛化身為綠色馬頭明王,降伏惡魔 Dregs Byod Tshogs Sprul,該惡魔造成廣泛傷害,馬頭明王以其力量消滅之。 此外,在西藏傳說中,馬頭明王與蓮花生大士密切相關,蓮花生曾化身為馬頭明王降伏惡靈,並賦予格薩爾王(King Gesar)的神馬力量。 這些故事從印度教的毗濕奴馬頭化身(恢復吠陀經典)演變而來,但藏傳佛教強調其慈悲與智慧面向。 馬頭明王的神話由來反映了佛教對本土神話的融合,強調憤怒形式作為慈悲的工具,用以保護佛法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