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鍍金邊框 . 彩繪 . 咒語
尺寸 : 16cm*42cm
敘述 :
過門咒(藏文:བཀའ་གནས། bka’ gnas,意為「聖言之地」或「加持之地」)在藏傳佛教中是一種重要的咒語或儀式用語,通常與特定的密咒、經文或加持儀式相關。以下將從其影響、地位及使用方式的由來進行簡要敘述:
1. **過門咒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與地位**
過門咒在藏傳佛教中屬於密宗的修持範疇,常用於淨化、加持或保護的儀式中。它通常與特定的本尊(如觀音菩薩、金剛手菩薩等)或密續經典相關,承載著強大的靈性力量。藏傳佛教認為,咒語是佛陀或本尊的言語精華,具有轉化負面能量、消除障礙及增益福德的作用。
過門咒的地位在於其作為「法門」的象徵,能幫助修行者跨越世俗與神聖的界限,進入更深的修行境界。它在日常修持、寺院儀式、以及行者個人修行中都佔有重要角色。例如,某些過門咒被用於淨化場所、加持物品或保護修行者免受惡靈或障礙的侵害。
2. **使用方式的由來**
過門咒的由來可以追溯到藏傳佛教密宗的形成與發展,特別是與《大藏經》中的密續部(Tantra)以及印度佛教密教的傳承有關。以下是其主要由來與使用方式的概述:
- **歷史淵源**:
- 過門咒的根源來自於印度密教的咒語傳統(Mantra),隨著公元7-8世紀佛教傳入西藏,這些咒語被融入藏傳佛教的儀式與修行中。
- 藏傳佛教的四大教派(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均有各自傳承的過門咒,這些咒語通常由高僧或成就者(如蓮花生大士)從本尊或佛陀的教法中獲得。
- 例如,某些過門咒可能源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金剛經》等經典中的精華語句,經過密宗上師的加持與傳承,形成獨特的咒語形式。
- **使用方式**:
- **淨化與加持**:過門咒常被用於淨化寺院、佛像、經書或修行場所。例如,在開光儀式中,僧侶會持誦過門咒以賦予物品靈性力量。
- **保護與避邪**:行者在旅行或進入不潔之地時,可能會持誦過門咒以保護自身免受負面能量的侵擾。
- **修行輔助**:過門咒在禪修或觀想本尊時使用,幫助修行者專注心神,與本尊的智慧相應。
- **儀式應用**:在藏傳佛教的複雜儀軌中,過門咒常作為「開啟法門」的咒語,標誌著某個修法階段的開始或結束。
- **傳承與口傳**:過門咒通常需要通過上師的口傳(藏文:lung)才能獲得加持力,修行者不得隨意自行持誦未經傳授的咒語。
- **具體實例**:
- 著名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有時被視為一種廣義的過門咒,因其具有開啟智慧、淨化業障的作用。
- 在某些特定密續中,如《時輪金剛》(Kalachakra)或《大威德金剛》(Yamantaka)的修法中,過門咒被用於召請本尊或淨化修法環境。
3. **文化與實踐中的意義**
在藏傳佛教的日常生活中,過門咒不僅是宗教修行的工具,也融入藏族的文化與習俗。例如,藏民可能在房屋門口懸掛寫有過門咒的經幡,或在朝聖路上持誦咒語以祈求平安。這種咒語的應用體現了藏傳佛教「即身成佛」的理念,將世俗生活與修行融為一體。
4. **注意事項**
由於過門咒屬於密宗範疇,其使用通常需要上師的指導與灌頂(藏文:dbang)。未經授權擅自持誦可能被認為缺乏加持力,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因此,藏傳佛教強調「依師」的重要性,過門咒的修持必須在正統傳承的框架下進行。
結論
過門咒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重要的靈性與實踐價值,作為連接世俗與神聖的橋樑,廣泛應用於淨化、保護與修行中。其由來與印度密教及藏傳佛教的傳承密切相關,使用方式則體現了密宗修行的嚴謹性與神聖性。對於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修行者,建議尋求合格上師的指導,以確保正確修持並獲得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