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財寶天王 紅銅色 / 鎏金
財寶天王 紅銅色 / 鎏金
產品編號:3738

零售價格 NT 85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鑄造 . 紅銅色 . 鎏金

尺寸 : 10cm

敘述 :

財寶天王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與影響

 

財寶天王(梵文:Vaiśravaṇa,藏文:རྣམ་ཐོས་སྲས་,Namthöse),又稱多聞天王或毘沙門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負責守護北方。在藏傳佛教中,他被視為重要的護法神(Dharma Protector)和財富之神(Deity of Wealth),其形象通常為騎乘雪獅的戰士形態,手持寶塔或吐寶鼠,象徵保護與繁榮。 他的地位在藏傳佛教各派中相當崇高,尤其在格魯派(Gelug)中,他與六臂大黑天(Shadbhuja Mahakala)和閻魔法王(Yama Dharmaraja)並列為三大主要護法神,負責守護教法、消除障礙,並賜予修行者物質與精神上的富足。 在藏傳佛教的密續(Tantra)傳統中,受印度密教影響,他被融入複雜的儀式系統,成為象徵「內在財富」(精神自由)和「外在財富」(物質繁榮)的雙重守護者。

 

其影響力廣泛體現在藏傳佛教的修行與社會層面。首先,在精神層面,他被認為能提供財富以帶來「自由」(freedom),讓修行者擺脫貧困的束縛,專注於佛法修持,這在現代社會中特別受推崇,因為當代修行者常面臨經濟壓力。 其次,在文化與藝術層面,他的形象在藏傳佛教藝術中頻繁出現,如唐卡畫、雕塑和寺廟壁畫,常與黃財神(Yellow Jambhala)形式融合,象徵財富的積累與分配。 最後,在社會影響上,財寶天王的崇拜有助於藏族社區的經濟穩定與慈善活動,許多寺廟會透過他的法會來祈求豐饒,影響延伸至蒙古和中國的藏傳佛教圈。 總體而言,他不僅是護法,更是促進「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平衡的關鍵神祇,在藏傳佛教的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使用方式的由來

 

財寶天王的使用方式(即崇拜、儀式與修行實踐)源自印度神話與佛教的融合,其起源可追溯至古印度神Kubera(古毘羅),一位掌管財富與北方守護的夜叉神(Yaksha)。佛教在早期(約公元前)將其吸納為四大天王之一,轉化為護法神Vaiśravaṇa,以守護佛法免受外道侵害。 這一轉化在藏傳佛教中進一步發展,受密續影響,於8世紀後在東亞(包括西藏)流行起來,圖像學上融入雪獅坐騎和寶塔等符號,象徵戰士與財富的雙重屬性。

 

在藏傳佛教的實踐由來,主要源自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的傳承,他將Vaiśravaṇa引入西藏,作為克服障礙的護法,尤其在寧瑪派(Nyingma)中強調其財富面向。 使用方式包括:

- **咒語與供奉**:念誦其心咒(如「Om Jambhala Jalendraye Svaha」),源自密續經典,用以祈求財富與保護。這一實踐起源於印度密教的財神法門,後在西藏演變為日常法會。

- **儀式與法會**:在寺廟舉行供養儀式,如獻寶或畫像崇拜,目的是消除貧窮業障,起源於佛教對Kubera的改造,強調財富用於布施而非貪婪。

- **現代應用**:在當代藏傳佛教中,他的實踐被推薦給在家居士,用以應對經濟挑戰,起源於格魯派的護法傳統,強調結合禪修與世間繁榮。

 

這些實踐的由來反映了佛教從印度到西藏的適應過程,將本土神祇轉化為佛法工具,目的是幫助眾生達成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