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四大天王 ( 佛像一組 )
四大天王 ( 佛像一組 )
產品編號:3684

零售價格 NT 45000
批發價格 NT X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紅銅本色 . 鑄造 . ( 四尊為一組 . 不拆賣 )

尺寸 : 16 cm

敘述 :

在藏傳佛教中,**四大天王**(藏語:rGyal chen bzhi)是重要的護法神,廣泛出現在佛教教義、儀式和藝術中。他們的地位和影響源於佛教宇宙觀,與保護佛法、守護世界有關。以下將詳細敘述四大天王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地位及使用方式的由來:

 

一、四大天王的身份與象徵

四大天王分別是:

1. **東方持國天王**(藏語:Yul 'khor srung,梵語:Dhṛtarāṣṭra):掌管東方,守護乾達婆(音樂神),象徵保護佛法與和平,持琵琶,代表調和。

2. **南方增長天王**(藏語:'Phags skyes po,梵語:Virūḍhaka):掌管南方,守護鳩槃荼(鬼族),象徵增長智慧與功德,持寶劍,代表斬斷無明。

3. **西方廣目天王**(藏語:sPyan mi bzang,梵語:Virūpākṣa):掌管西方,守護龍族,象徵觀察與洞察力,持蛇或繩索,代表束縛邪魔。

4. **北方多聞天王**(藏語:rNam thos sras,梵語:Vaiśravaṇa):掌管北方,守護夜叉,象徵財富與福報,持寶幢或吐寶鼠,代表賜予財富與保護。

 

四大天王是佛教宇宙觀中**須彌山四洲**的守護神,位於須彌山半山腰,屬於**欲界第一重天**(四大天王天),受帝釋天(梵語:Śakra)統領。他們在藏傳佛教中被視為重要的護法神,負責守護佛法、寺院和修行者,防止邪魔外道干擾。

 

二、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與地位

1. **護法角色**:

   - 四大天王在藏傳佛教中被視為佛法的守護者,特別是在寺院、佛塔和壇城中。他們的形象常出現在寺廟入口、壁畫或唐卡中,象徵保護聖地免受外來侵害。

   - 他們不僅保護物質層面的寺院,也守護修行者的心靈,幫助消除內心的煩惱與外在的障礙。

   - 在藏傳佛教的密宗儀軌中,四大天王常被納入護法神壇城,與其他護法神(如大黑天、吉祥天女等)共同供奉。

 

2. **宇宙觀與象徵意義**:

   - 四大天王代表宇宙的四個方位,與藏傳佛教的曼陀羅(壇城)結構相呼應,體現宇宙的和諧與平衡。

   - 他們的形象和職能反映了藏傳佛教對宇宙秩序的理解,強調佛法在四方傳播的普世性。

 

3. **文化與藝術影響**:

   - 在藏傳佛教藝術中,四大天王的形象極為常見,常以威武的武將形象出現,身披鎧甲,手持法器,腳踏魔眾,象徵降伏邪惡。

   - 他們的圖像經常出現在寺院大門或唐卡的四角,與八大菩薩或其他護法神形成對比,體現佛教的層次結構。

   - 在藏傳佛教的節慶和法會中,四大天王的形象也常被用於法器、旗幡或雕塑,增添儀式的神聖性。

 

三、使用方式的由來

四大天王在藏傳佛教中的使用方式與其起源和佛教的傳播密切相關:

 

1. **起源與傳承**:

   - 四大天王的觀念源於早期佛教,特別是印度佛教的宇宙觀,與《阿含經》等經典中的記載有關。他們被認為是帝釋天的眷屬,負責守護四洲。

   - 隨著佛教傳入西藏(約7-8世紀),四大天王的形象和職能被融入藏傳佛教,並與本土的苯教信仰融合。例如,苯教中的地方神靈被吸納為佛教護法,四大天王因此在藏地獲得更重要的地位。

   - 在藏傳佛教的密宗傳統中,四大天王被納入更複雜的護法神系統,與金剛手菩薩等密宗護法神共同發揮作用。

 

2. **儀式中的應用**:

   - **供奉與祈請**:在藏傳佛教的寺院中,四大天王常被供奉在護法殿或寺院入口,信眾會通過供香、獻花、誦經等方式祈求他們的加持,以保護個人、家庭或寺院免受災難。

   - **密宗修持**:在密宗儀軌中,四大天王被視為壇城的守護神,修行者在修持本尊法(如大威德金剛)時,會先祈請四大天王淨化環境,驅除障礙。

   - **法會與節慶**:在藏傳佛教的重大法會(如藏曆新年或薩嘎達瓦節),四大天王的形象可能出現在法器或舞蹈中,象徵佛法的威嚴與保護力量。

 

3. **實用性與象徵性結合**:

   - 四大天王的形象和法器(如琵琶、寶劍)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藝術表現,還具有實用的象徵意義。例如,持國天王的琵琶象徵調和內外矛盾,增長天王的寶劍象徵斬斷無明,這些意象被用於教導信眾如何修行。

   - 在日常生活中,藏族信眾可能佩戴四大天王的護身符或將其形象繪於家中,祈求平安與福報。

 

四、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與漢傳佛教相比,藏傳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有以下特點:

- **密宗色彩更濃**:藏傳佛教將四大天王融入密宗護法系統,與本尊修持和壇城結構緊密結合,而漢傳佛教更強調其作為寺院守護神的角色。

- **本土化特徵**:藏傳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形象吸收了苯教和藏地文化的元素,服飾和法器更具藏族風格。

- **儀式性更強**:在藏傳佛教中,四大天王常出現在複雜的密宗儀軌中,而漢傳佛教更注重其在寺院建築中的象徵性。

 

五、總結

在藏傳佛教中,**四大天王**作為護法神,承擔守護佛法、寺院和修行者的重任,其地位與佛教宇宙觀和密宗修持密切相關。他們的形象和職能源於早期佛教,經藏傳佛教的本土化後,成為藏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儀式、藝術和日常生活中,四大天王的形象和象徵意義被廣泛應用,體現了藏傳佛教對宇宙秩序、保護力量和修行智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