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尊勝佛母
尊勝佛母
產品編號:3692

零售價格 NT 22500
批發價格 NT X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紅銅原色 . 鑄造 . 

尺寸 : 20 cm

敘述 :

尊勝佛母(藏語:གཙུག་གཏོར་རྣམ་རྒྱལ་མ།,威利轉寫:gtsug tor rnam rgyal ma,梵語:Uṣṇīṣa-vijayā),又稱尊勝佛頂、如來頂髻尊勝佛母或除障佛頂,在藏傳佛教中是重要的密宗本尊之一,屬於長壽三尊之一(另二尊為白度母與無量壽佛)。她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地位及使用方式主要與消除業障、延壽、祈福及淨化惡道相關,以下將詳細敘述其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地位、使用方式及由來。

 

影響與地位

1. **長壽三尊之一**  

   尊勝佛母在藏傳佛教中與白度母、無量壽佛並稱長壽三尊,專司延長壽命、消除業障及幫助眾生脫離惡道之苦。她被視為毗盧遮那佛或釋迦牟尼佛頂髻所化現,象徵智慧與慈悲的結合,具有強大的加持力,能破除一切煩惱、穢惡及惡道之苦。

 

2. **廣泛的地理與文化影響**  

   尊勝佛母在西藏、蒙古、尼泊爾等地受到廣泛尊崇,尤其在藏傳佛教格魯派、寧瑪派等教派中具有重要地位。她的修持法門不僅在藏區流傳,也影響了蒙古及漢傳密宗地區,被視為重要的護法與本尊之一。她的形象與咒語在藏傳佛教寺院、經堂及信眾日常修行中隨處可見。

 

 

3. **宗教與實踐中的核心角色**  

   尊勝佛母作為尊勝咒(Uṣṇīṣa Vijaya Dhāraṇī)的本尊,其咒語被認為具有強大的靈力,能摧毀妄想、防止墮入惡道、促進長壽,並助修行者往生淨土(如極樂世界)。在藏傳佛教中,她的修持被廣泛應用於消災、延壽及祈雨等儀式,顯示其在宗教實踐中的多功能性。

 

 使用方式

1. **修持方式**  

   - **持誦尊勝咒**:尊勝佛母的核心修持方式是誦讀《尊勝陀羅尼經》(Uṣṇīṣa Vijaya Dhāraṇī Sūtra)。此咒被視為密宗的「神咒」,用於淨化業障、延長壽命及保護修行者免受惡道之苦。信眾通常在早晚課誦或特定法會中持誦此咒。

 

   - **供養與觀想**:修行者在修持尊勝佛母法門時,會觀想其形象(白色身、三面八臂、頂戴五葉寶冠),並供養曼達盤、香、花、燈等,以增強與本尊的連結。觀想中,正面白色代表消災息難,右面黃色代表增福益壽,左面藍色怒相代表降伏惡道。

 

   - **法器與儀軌**:在藏傳佛教的儀式中,尊勝佛母的修持可能涉及使用佛像、唐卡、曼達盤或普巴杵等法器,這些法器被認為能增強修持效果。特別是在祈雨或消災法會中,會結合特定儀軌來供奉尊勝佛母。

 

 

2. **實際應用**  

   - **消災與延壽**:尊勝佛母的修持被廣泛用於消災、除障及延長壽命。例如,藏傳佛教徒在面臨疾病、危難或壽命障礙時,會修持尊勝佛母法門,祈求她的加持以化解危機。  

   - **祈雨法**:在藏區,尊勝佛母與祈雨儀式密切相關。她的咒語與形象被認為能感應天候,調和自然環境,尤其在乾旱時用於祈求降雨。

 

   - **淨化與超度**:尊勝佛母的修持也用於超度亡魂,幫助亡者避免墮入惡道,促進其往生淨土。這在藏傳佛教的喪葬儀式中尤為常見。

 

由來

1. **經典與傳承**  

   尊勝佛母的信仰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的密宗傳統,特別是《尊勝陀羅尼經》,這是一部重要的密宗經典,記載了尊勝佛母的咒語及修持方法。該經典於7世紀傳入西藏,與藏傳佛教的密宗傳承相結合,成為藏密的重要本尊之一。

 

   尊勝佛母被認為是毗盧遮那佛或釋迦牟尼佛頂髻的化現,其形象與教義在印度晚期佛教(約500-1200年)中逐漸形成,並通過那爛陀寺等學術中心的傳播,進入西藏。藏傳佛教的經典《甘珠爾》與《丹珠爾》中收錄了相關經文,進一步確立了她的地位。

 

 

2. **與藏傳佛教的融合**  

   尊勝佛母的信仰在藏傳佛教中與本土文化相融合,吸收了苯教及西藏民間信仰的元素。例如,她的祈雨功能可能與西藏本地對自然神靈的崇拜有關。同時,她的修持方式也受到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傳入的密宗傳統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藏密修持體系。

 

 

   在藏傳佛教的後弘期(10世紀後),隨著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及格魯派的興起,尊勝佛母的修持被各派廣泛傳承,尤其在格魯派中,她的法門與長壽修持密切相關。

 

 

3. **形象的演變**  

   尊勝佛母的典型形象在藏傳佛教中逐漸標準化為白色身、三面八臂、頂戴五葉寶冠,象徵其多方面的加持力。這種形象的形成與印度密宗的佛頂尊傳統有關,後在西藏被賦予更多的象徵意義,如三面代表慈悲、智慧與降伏,三眼象徵洞悉三世,八臂則表示多種救度眾生的能力。

 

 

 總結

尊勝佛母在藏傳佛教中是重要的密宗本尊,作為長壽三尊之一,其地位顯赫,影響遍及西藏、蒙古、尼泊爾等地。她的修持方式以持誦尊勝咒、觀想其形象及供養儀式為主,用於消災、延壽、祈雨及淨化惡道。她的由來可追溯至印度大乘密宗,經由藏傳佛教的傳承與本土化,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意義與實踐方式。尊勝佛母不僅是修行者的精神依託,也在藏傳佛教的儀式與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