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勝樂金剛 (布框印刷唐卡)
勝樂金剛 (布框印刷唐卡)
產品編號:0735-29

零售價格 NT 58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布料 . 印刷 . 卷軸 . ( 勝樂金剛 )

尺寸: 約122 x 83 公分

敘述 :

勝樂金剛(藏文:བདེ་མཆོག།,梵文:Cakrasaṃvara)是藏傳佛教密宗中重要的本尊之一,特別是在無上瑜伽部(Anuttarayoga Tantra)中占有核心地位。他是智慧與慈悲的象徵,代表通過密宗修持超越世俗二元對立,達到覺悟的境界。以下將從勝樂金剛的意義、形象特徵及神話故事由來進行簡要敘述。

 

一、勝樂金剛的意義

勝樂金剛(Cakrasaṃvara,意為「圓滿喜樂」或「脈輪圓滿」)象徵宇宙的根本真理與內在覺醒。他的修持旨在幫助修行者淨化煩惱、超越執著,實現身、口、意的清淨,進而證悟空性與大樂的合一。他的教法強調通過密宗的儀軌、觀想與禪修,將世俗的欲望轉化為通向解脫的智慧。

 

- **智慧與慈悲的結合**:勝樂金剛常與其明妃「金剛亥母」(Vajrayoginī)以雙身相(Yab-Yum)出現,象徵智慧(明妃)與慈悲(本尊)的不可分割。這種雙身形象體現了藏密中「方便與智慧雙運」的核心理念。

- **脈輪與能量**:勝樂金剛的名字「Cakrasaṃvara」與人體的脈輪(能量中心)有關,修持他的法門涉及調伏內在的氣、脈、明點,引導修行者體驗大樂空性的境界。

- **戰勝無明**:勝樂金剛的神話與形象常與降伏魔障、超越無明有關,代表修行者戰勝內心貪嗔癡的能力。

 

### 二、勝樂金剛的形象特徵

勝樂金剛的形象在藏傳佛教唐卡與造像中極具特色,充滿象徵意義:

- **多臂多頭**:他通常有四頭(代表四無量心或四智),十二臂(象徵十二因緣的斷除),每隻手持不同法器,如金剛杵、鈴、刀、鼓等,象徵多方面的力量與智慧。

- **藍色身軀**:藍色代表法身不變的本質,同時也象徵憤怒相本尊的威猛力量,用以降伏魔障。

- **雙身相**:他與金剛亥母擁抱,腳下踩踏魔眾,象徵戰勝世俗的貪欲與無明。

- **頭飾與裝飾**:頭戴骷髏冠,佩戴人骨飾品,這些象徵無常與超越世俗的執著。

 

 三、神話故事由來

勝樂金剛的傳說與密宗的起源及印度佛教的密教傳統密切相關。他的神話故事主要源於《勝樂金剛續》(Cakrasaṃvara Tantra),以下是其核心故事的概述:

 

1. **降伏魔王**:

   根據傳說,勝樂金剛的出現與降伏大自在天(Maheśvara,印度教中的濕婆神)有關。在神話中,大自在天試圖統治宇宙,帶來混亂與無明。佛陀化現為勝樂金剛,與其明妃金剛亥母一起,展現無上的智慧與力量,降伏了大自在天及其眷屬,將他們轉化為護法或納入佛教的教義中。這一故事象徵佛法戰勝外道、淨化世俗執著的能力。

 

2. **聖地的傳承**:

   勝樂金剛的修持與印度二十四聖地(或稱「毗陀聖地」)密切相關,這些聖地被認為是能量匯聚之處,與人體的脈輪對應。傳說中,勝樂金剛的教法由佛陀傳給金剛手菩薩(Vajrapāṇi),再由印度的大成就者(如龍樹、帝洛巴等)傳承至西藏,成為藏傳佛教各派(如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的核心密法之一。

 

3. **密宗的象徵性起源**:

   勝樂金剛的教法據說源於佛陀在入滅前,以密宗形式傳授的無上瑜伽續。他的修持強調通過觀想、曼陀羅、咒語(如「唵 薩瓦 金剛 薩埵 吽」)與儀軌,引導修行者進入大樂與空性的境界。這種教法在印度佛教後期逐漸發展,並在8世紀由蓮花生大士等傳入西藏。

 

 四、文化與修持影響

勝樂金剛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本尊,也是修行者的重要護法。他的修持法門廣泛流傳於薩迦派、噶舉派與格魯派,尤其在薩迦派中,勝樂金剛與喜金剛、密集金剛並稱三大紅尊。他的曼陀羅與儀軌極為複雜,通常需要經過灌頂(Empowerment)才能修習。

 

在西藏的寺院與唐卡藝術中,勝樂金剛的形象經常出現,提醒修行者通過密宗的修持,將世俗的欲望轉化為通向覺悟的智慧。他的教法也強調「即身成佛」的理念,認為通過正確的修行,眾生可以在當下實現解脫。

 

 五、總結

勝樂金剛是藏傳佛教密宗中極具力量與深度的本尊,象徵智慧、慈悲與大樂空性的圓融。他的神話故事反映了佛教戰勝無明、淨化世俗的理想,而他的修持法門則為修行者提供了通往覺悟的實修途徑。通過觀想勝樂金剛及其曼陀羅,修行者得以深入探索內在的脈輪與能量,實現身心的轉化與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