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布料 . 印刷 . 卷軸 . ( 藥師佛 )
尺寸: 約122 x 83 公分
敘述 :
藥師佛(藏文:སངས་རྒྱས་སྨན་བླ།, Sangye Menla),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代表慈悲、療癒與長壽,是消除病苦與障礙的象徵。以下是有關藥師佛在藏傳佛教中的意義及由來的簡要敘述:
**藥師佛的意義**
1. **療癒與健康**:
- 藥師佛被視為「醫藥之佛」,主司治癒身、心、靈的疾病。信徒祈請藥師佛加持,以消除病痛、延長壽命,並獲得內在平靜。
- 藥師佛的教法強調身心健康與靈性淨化,通過修持其法門,修行者可淨化業障,特別是與健康和長壽相關的障礙。
2. **慈悲與願力**:
- 藥師佛發下十二大願,承諾幫助眾生脫離痛苦、獲得安樂,並引導眾生走向覺悟。這些願力包括賜予健康、財富、智慧,以及保護眾生免受災難。
- 在藏傳佛教中,藥師佛的慈悲願力被視為對治現代人生理與心理疾患的重要依怙。
3. **淨土與琉璃光**:
- 藥師佛的淨土名為「東方琉璃淨土」,象徵純淨無垢的光明世界。藏傳佛教徒相信,虔誠修持藥師佛法門可往生此淨土,免受輪迴之苦。
- 琉璃光象徵清淨與智慧,與藥師佛的藍色身相(常見於藏傳佛教唐卡)相呼應,代表治癒與覺悟的力量。
4. **消除業障與延壽**:
- 藥師佛修持被認為能幫助修行者消除因過去業力導致的病痛與障礙,特別是在藏傳佛教的密宗修法中,藥師佛法門常用於延長壽命、化解厄運。
**藥師佛的由來**
1. **經典依據**:
- 藥師佛的信仰源自大乘佛教經典《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稱《藥師經》)。此經詳細記載了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及其功德,強調其救度眾生的能力。
- 在藏傳佛教中,《藥師經》被廣泛傳誦,並融入密宗儀軌,成為重要的修持法門之一。
2. **藏傳佛教中的發展**:
- 藥師佛信仰在藏傳佛教中因其密宗修法而更加豐富。藏傳佛教將藥師佛納入「三長壽尊」(藥師佛、尊勝佛母、白度母)之一,強調其延壽與療癒的功德。
- 藥師佛的修持儀軌(如藥師佛灌頂、誦經、觀想等)在藏傳佛教各派(如格魯派、寧瑪派等)中廣泛流傳,常與醫學和治病實踐結合,反映藏傳佛教對身、心、靈整體療癒的重視。
3. **圖像與象徵**:
- 在藏傳佛教唐卡與造像中,藥師佛通常呈藍色身相,右手持藥草(通常為訶子,象徵治癒),左手持缽(內盛甘露,代表慈悲與長壽)。其身旁常伴有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象徵光明與智慧。
- 藥師佛的形象與修持法門在藏地被高度儀式化,常見於寺院法會、病人祈福與長壽法會中。
**修持實踐**
- **儀軌與法會**:藏傳佛教徒通過誦讀《藥師經》、持誦藥師佛心咒(「唵 貝堪則 貝堪則 瑪哈貝堪則 拉匝 薩目 迦得 梭哈」)或進行藥師佛火供,祈求健康與長壽。
- **醫學關聯**:藏傳佛教的傳統醫學(藏醫)與藥師佛信仰密切相關,許多藏醫在診治時會祈請藥師佛加持,結合藥物與靈性修持。
- **日常應用**:信徒常在病痛、厄運或尋求長壽時修持藥師佛法門,例如點燃藥師佛燈、供奉藥師佛像或唐卡。
**文化影響**
藥師佛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對象,還與藏地文化中的醫學、藝術與儀式緊密結合。其形象和教法體現了藏傳佛教對慈悲、智慧與療癒的追求,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支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