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批發商: |
|
/ |
|
|
|
|
|
|
|
|
我的教義並非只有教條,而是一種見地,我並沒有訂定規則或是運作的系統!--釋迦牟尼佛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 : 刺繡 . 布料 . 錦緞 ( 四臂觀音 )
尺寸 : 155 X 100 cm ( 大約尺寸 )
敘述 :
四臂觀音(藏文:ཕྱག་མཐའ་བཞི་པ།,Chenrezig,梵文:Avalokiteśvara)在藏傳佛教中是極為重要的菩薩,象徵大慈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的主要化身之一。其形象和意義在藏傳佛教中有深刻的宗教、哲學和文化內涵。以下是有關四臂觀音的意義與由來的概述:
**一、四臂觀音的意義**
1. **慈悲的象徵**:
- 四臂觀音是慈悲的化身,代表無量的慈悲心,願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海。藏傳佛教認為,觀音菩薩以無邊的悲心觀察世間眾生的痛苦(「觀」世間之「音」),並以智慧和方便法門予以救度。
- 四臂代表菩薩的多重能力,能以不同方式救度眾生,展現慈悲的廣泛性和包容性。
2. **四臂的象徵意義**:
- 四臂觀音通常有四隻手臂,每隻手臂持不同法器,象徵不同的修行面向和救度方式:
- **第一對手臂**:右手持水晶念珠(代表念誦真言,淨化身心),左手持蓮花(象徵純淨和智慧)。
- **第二對手臂**:雙手合掌於胸前,持如意寶珠(象徵慈悲與智慧的結合,滿足眾生願望)。
- 這四臂也象徵「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體現菩薩對眾生的無條件愛與平等心。
3. **六字大明咒的化身**:
- 四臂觀音與藏傳佛教中最著名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Om Mani Padme Hum)密切相關。此咒語被認為是觀音菩薩慈悲與智慧的精髓,修持此咒能淨化業障、增長福慧,並與觀音菩薩的悲心相應。
4. **眾生的守護者**:
- 在藏傳佛教中,四臂觀音被視為西藏的守護神。許多藏人相信,達賴喇嘛是四臂觀音的化身,承擔著引導眾生走向解脫的使命。
**二、四臂觀音的由來**
1. **起源於印度佛教**:
- 觀音菩薩(Avalokiteśvara)的概念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約在公元1至2世紀開始流行。觀音菩薩的形象隨著佛教傳入西藏後,逐漸融入當地的文化和信仰,形成了獨特的藏傳佛教特色。
- 四臂觀音的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印度晚期佛教藝術(如帕拉王朝時期,8-12世紀),其後傳入西藏,並在藏傳佛教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2. **藏傳佛教的本土化**:
- 在西藏,四臂觀音成為最受尊崇的菩薩之一,與藏傳佛教的密宗修行密切相關。藏傳佛教強調通過觀想、持咒和儀軌與菩薩相應,四臂觀音因此成為修持慈悲與智慧的中心形象。
- 藏傳佛教的傳說中,四臂觀音被認為是眾生的救度者,與其他菩薩(如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共同構成藏傳佛教的核心菩薩群。
3. **傳說與神話**:
- 根據藏傳佛教傳說,四臂觀音從阿彌陀佛的淚水中化現,象徵慈悲的誕生。另一說法認為,觀音菩薩發下大願,誓要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之苦,若不能達成此願,願頭裂為千塊。當他因眾生之苦難而感到無能為力時,其頭真的裂成千塊,阿彌陀佛將其重塑為千手千眼觀音,而四臂觀音則是其簡化形式之一。
- 在西藏神話中,四臂觀音與雪域高原的創世傳說有關,藏人視其為保護神,與吐蕃的歷史和文化緊密相連。
**三、四臂觀音在藏傳佛教中的修持**
1. **觀想與儀軌**:
- 藏傳佛教徒常通過觀想四臂觀音的形象來修持慈悲心。修行者會觀想觀音的四臂、白色身軀(象徵純淨)、單面(代表專注的慈悲)以及坐姿(表示內在的安住)。
- 六字大明咒的持誦是四臂觀音修行的核心,藏人常通過轉經輪、念珠或日常誦咒來與觀音的加持力相連。
2. **藝術與文化**:
- 四臂觀音的形象廣泛出現在唐卡、雕塑和寺廟壁畫中。其溫和的形象和慈悲的神情深受藏人喜愛,成為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主題。
- 在藏傳佛教的節慶和法會中,四臂觀音常是供奉和祈請的對象。
**四、總結**
四臂觀音在藏傳佛教中是慈悲與智慧的象徵,其四臂代表多面向的救度能力,與六字大明咒緊密相關。其由來融合了印度佛教的觀音信仰與西藏本土的文化傳說,成為藏傳佛教中最受尊崇的菩薩之一。通過修持四臂觀音的儀軌和咒語,藏傳佛教徒尋求淨化業障、增長慈悲,並最終實現解脫。四臂觀音不僅是宗教信仰的核心,也是西藏文化與精神的象徵。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