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紫銅曼達盤
紫銅曼達盤
產品編號:2432-Z

零售價格 NT 55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紅銅 . 鑄造 . 手工製造 . ( 尼泊爾 )
尺寸 :  32 cm X 24 cm ( 直徑 * 高度 大約尺寸 )
敘述 :
曼達盤(也稱曼陀羅盤或曼達拉盤)是藏傳佛教中一種重要的供養器具,主要用於進行「曼達供養」(Mandala Offering)的儀式。這項儀式是密宗修行中的基礎修持之一,旨在幫助修行者積累福德資糧(merit)和智慧資糧,象徵性地將整個宇宙及其珍寶供養給諸佛、菩薩、本尊、護法和空行母。曼達盤通常由銅、銀或其他金屬製成,分為多層中空環狀結構(如四層或更多),修行者會在盤上堆積米粒、五穀、寶石、貝殼、瑪瑙、松石等物質,層層疊加,形成一個微型宇宙模型。這不僅是物質供養,更是觀想修持,代表捨棄執著、培養布施波羅蜜(paramita of generosity)。
 
在佛教儀式中,曼達盤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積累功德與資糧**:曼達供養被視為一種快速且有效的修持法門,能讓修行者迅速積累福德,淨化業障,為更高階的密宗修行(如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奠基。修行者邊堆積物質邊念誦咒語(如「嗡班雜布米阿吽」),同時觀想供養對象,象徵將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無私奉獻。這在藏傳佛教的加行(ngöndro)修持中尤為常見,如供養十萬次曼達作為前行準備。
 
- **象徵宇宙與壇城**:曼達盤的結構代表佛教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周環繞四大洲、日月等元素,體現「中心與邊緣」的概念(mandala 意為「圓滿」或「壇城」)。在儀式中,它不僅是物理工具,更是冥想輔助,帮助修行者視覺化宇宙的圓滿與無常,培養無執著的心態。有時會在盤上灑水或塗香水,象徵菩提心的滋潤,讓修持超越世俗行為。
 
- **供養與淨化**:在大型法會、灌頂儀式或日常修持中,曼達盤用於供養上師或本尊,象徵十法界(四聖六凡)的圓滿奉獻。修行者可使用米粒或寶石替代,重點在於心意而非物質價值。它也用於祈願法會,如噶舉派的祈願法會中,作為獻曼達的工具,幫助參與者發菩提心。
 
總體而言,曼達盤在儀式中不僅是實物供養的載體,更是連接世間與出世間的橋梁,強調布施與無常的教義,適合初學者到高階修行者使用。
 
曼達盤的由來
 
曼達盤的由來可追溯到印度佛教的密續傳統。「曼達」源自梵語「mandala」(曼陀羅),意為「壇城」、「圓滿」、「中心與邊緣」或「宇宙精華」,最早出現在印度密教經典中。根據記載,其起源來自《密集金剛本續》(Guhyasamaja Tantra),這部密續描述了曼達供養的儀式細節。在中國宋朝時期(約11世紀),印度僧人施護(?-1017)將相關經文翻譯為漢文《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七卷),使這一修持傳入漢地並影響藏傳佛教。
 
在藏傳佛教中,曼達盤的發展與寧瑪、薩迦、噶舉、格魯等四大教派密切相關。它從印度傳入西藏後,成為加行修持的核心工具,象徵將須彌山壇城微縮於盤中。早期曼達盤多為簡單的金屬盤,後來演變為精緻的多層結構,鑲嵌珠寶或以金屬絲串聯,體現藏地工藝與佛教藝術的融合。曼達供養的實踐強調「以世間珍寶結成壇城」,目的是透過供養來斷除貪執,積累通往證悟的資糧。
 
相關故事
 
曼達盤在佛教傳說中常與著名上師的故事相關聯,其中最知名的一則涉及11世紀的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Atisha Dipamkara,982-1054)。據傳,阿底峽有兩位著名弟子:種頓巴(Dromtonpa)和岡巴華(Khampa Lungpa)。有一天,種頓巴前去探訪岡巴華,發現岡巴華的曼達盤上積滿了灰塵,看起來許久未用。種頓巴感到驚訝,因為曼達供養是積累資糧的重要修持,便詢問岡巴華為何不勤修。岡巴華回答說,他已將曼達供養融入日常心行中,不再執著於形式,因此盤子蒙塵反而是修持圓滿的象徵。
 
後來,種頓巴將此事稟報阿底峽,阿底峽聽後讚歎道:「這正是真正的修持!岡巴華已超越了外在形式,達到了內在圓滿。」這個故事強調,曼達供養的重點不在於次數或物質,而在於心意的純淨與無執著。它被用來教導弟子,不要將修持淪為機械形式,而應以菩提心為本。這個典故常見於藏傳佛教的教誨中,提醒修行者曼達盤雖重要,但最終目的是內化其精神。
 
另一則相關故事涉及曼達供養的功德力量。相傳,有位貧窮的修行者無法取得珍寶,只能用米粒供養曼達,卻因虔誠心而獲得上師加持,迅速積累資糧,證得成就。這反映了曼達盤的民主性——無論貧富,皆可透過它修持布施。
 
這些由來與故事突顯曼達盤不僅是儀式工具,更是佛教智慧的體現,鼓勵修行者透過供養走向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