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普賢菩薩錦緞刺繡唐卡
普賢菩薩錦緞刺繡唐卡
普賢菩薩,錦緞刺繡,唐卡
產品編號:3429(S1)

零售價格 NT 98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刺繡錦緞唐卡 - 普賢菩薩

尺寸 : 約 70 x 75 cm

敘述 :

 普賢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與地位

 

普賢菩薩(藏文:ཀུན་ཏུ་བཟང་པོ,Kun-tu bzang-po,梵文:Samantabhadra)在藏傳佛教中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被視為諸佛智慧與大行的象徵。他與文殊菩薩(智慧)和金剛手菩薩(力量)共同構成「三怙主」,是藏傳佛教中重要的本尊之一。普賢菩薩代表「普賢行願」,即無邊的菩薩行願與功德,特別是他在《華嚴經》中所發的「普賢十大行願」,對藏傳佛教的修行實踐影響深遠。

 

在藏傳佛教中,普賢菩薩不僅是單獨的本尊,還以「普賢如來」或「金剛總持」的形式出現,特別是在寧瑪派中,他被視為原始佛(阿迪佛,藏文:Kun-tu bzang-po),象徵宇宙的本初清淨與究竟智慧。這種地位使他在藏傳佛教的教義和儀軌中扮演核心角色,尤其是在大圓滿(Dzogchen)教法中,普賢如來被認為是傳授大圓滿教法的根本佛。

 

普賢菩薩的形象在藏傳佛教中通常為藍色或白色,赤裸無飾,象徵清淨無垢的本性。他常與普賢佛母(Samantabhadri,藏文:Kun-tu bzang-mo)成雙入定,象徵智慧與空性的雙運。這種雙身形象在密宗中尤其重要,體現了藏傳佛教對二元對立超越的哲學觀。

 

普賢菩薩的影響也體現在藏傳佛教的藝術與文化中。他的唐卡形象常出現在寺院和修行場所,作為修行者冥想與觀修的對象。此外,他的十大行願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祈禱和發願儀式,強調布施、持戒、忍辱等菩薩行,成為藏傳佛教徒修行的指南。

 

 普賢菩薩的神話故事與由來

 

普賢菩薩的神話故事主要源於大乘佛教經典,特別是《華嚴經》和《法華經》,並在藏傳佛教中被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以下是他的主要神話由來:

 

1. **《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

   - 在《華嚴經》中,普賢菩薩是華藏世界的重要菩薩,與文殊菩薩共同輔佐毗盧遮那佛。他以「十大行願」聞名,包括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等,這些行願成為大乘佛教徒修行的核心指南。

   - 神話中,普賢菩薩以白象為坐騎,象徵其廣大願力與慈悲,能承載眾生通往成佛之道。他的形象常與文殊菩薩(獅子坐騎)對比,象徵智慧與行願的相輔相成。

 

2. **藏傳佛教中的普賢如來**:

   - 在藏傳佛教寧瑪派中,普賢菩薩被提升為「普賢如來」,視為宇宙的本初佛。他並非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而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法身佛,代表一切現象的本初清淨。

   - 根據寧瑪派的傳說,普賢如來在無始劫前,於法界中以自性顯現,傳授大圓滿教法給五方佛等諸佛,隨後這些教法通過蓮花生大士等祖師傳入人間。普賢如來與普賢佛母的雙運形象,象徵法界中智慧與慈悲的完美融合。

 

3. **普賢菩薩的化身與傳說**:

   - 在藏傳佛教的神話中,普賢菩薩被認為多次化身度化眾生。例如,他可能以不同形象出現在諸佛淨土或人間,引導眾生修行。他的化身故事常與慈悲和智慧的展現有關,如以菩薩行感化惡人或以神通力救度苦難眾生。

   - 在某些傳說中,普賢菩薩與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也有聯繫,雖然其主要道場在漢傳佛教中被認為是四川峨眉山,但在藏傳佛教中,他的影響更廣泛,遍及諸佛淨土。

 

4. **密宗中的象徵意義**:

   - 在藏傳佛教密宗中,普賢菩薩的形象和咒語(如「嗡阿吽」)被用於觀修和儀軌,特別是在淨化業障和開啟本初智慧的修行中。他的藍色身軀和赤裸形象象徵無垢的法身,啟發修行者超越世俗執著,證悟本來清淨。

 

 總結

 

普賢菩薩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大乘菩薩的代表,更是寧瑪派中至高無上的本初佛「普賢如來」,象徵宇宙的根本清淨與智慧。他的十大行願影響了藏傳佛教的修行實踐,而他的神話故事則從《華嚴經》的菩薩形象,發展為藏傳佛教中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法身佛。他的雙身形象與大圓滿教法的傳承,使其在藏傳佛教的哲學、藝術和儀軌中佔據獨特而崇高的地位。

知識寶庫
1. 唐卡 的 典故 以及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