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灌頂寶瓶(特價)
灌頂寶瓶(特價)
灌頂寶瓶
產品編號:0448A

零售價格 NT 45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紅銅 . 鑄造 . 手工製造 . ( 尼泊爾 )

尺寸 :  15 cm ( 直徑 * 高度 大約尺寸 )

敘述 :

在佛教中,特別是藏傳佛教(密宗或金剛乘)的儀式中,灌頂寶瓶(常稱為「Bumpa」或「Pumpa」,源自藏語བུམ་པ་)是一種帶有噴嘴的儀式容器,用來盛裝聖水、甘露或其他加持物質。它在灌頂(empowerment,藏語為「wang」或「dbang」)儀式中扮演核心角色,象徵傳授佛法權能、淨化和加持。灌頂是密宗修行的重要步驟,透過師長使用寶瓶灑水或觸碰弟子,幫助弟子淨化身心、獲得修持特定本尊的許可,並開啟內在潛能。

 

具體來說,寶瓶的角色包括:

- **淨化與加持**:寶瓶內的聖水被視為加持過的物質,用來灑淨壇場、物件、人身或場所,以去除負能量、業障和障礙。在灌頂儀式中,它用於「瓶灌」(vase empowerment,或bumwang),這是四種灌頂(瓶灌、秘密灌、智慧灌、第四灌)中的第一種,專注於淨化身體的負業、祝福金剛身(vajra body),並允許弟子進入生起次第(creation stage)的禪修練習。 例如,在儀式中,喇嘛會用寶瓶灑水於弟子的頭頂,象徵注入智慧和加持,幫助弟子轉化凡身為佛身。

- **象徵性功能**:寶瓶不僅是實用工具,還象徵宇宙的容器、財富與繁榮。它代表佛陀的無盡教法和智慧,盛裝「不朽甘露」(amrita),象徵永恆的豐饒和精神滋養。在曼陀羅(mandala)佈置中,主寶瓶(tso bum)置於中央,象徵宇宙的核心,而活動寶瓶(le bum)則由儀式專家(Chöpön)使用,進行灑淨或傳授。 在更廣的佛教儀式中,如獻供或祈福,它用來盛放花朵、香料或聖物,強化吉祥與豐盛的意涵。

- **儀式類型**:在藏傳佛教的Kriyayoga Tantra(事部密續)中,瓶灌是主要灌頂活動。 它也常見於其他儀軌,如淨化空間的灑淨儀式,或在寺廟獻供時使用孔雀羽毛沾水灑灑,象徵身體的淨化和涅槃境界的顯現。

 

灌頂寶瓶的由來

 

灌頂寶瓶的由來可追溯到古印度文化,源自更古老的印度教和佛教傳統中的「Kalasha」(或Pūrṇakumbha,意為「滿壺」),這是一種寬底窄口的金屬壺(常以黃銅、銅、銀或金製成)。Kalasha 的起源被學者推測來自南亞早期的生育崇拜和豐饒儀式,最早記載於《梨俱吠陀》(Rigveda,約前1500-1200 BCE),描述它作為吉祥符號,用於儀式中盛裝水或聖物,象徵豐饒和繁榮。

 

在佛教中,Kalasha 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出現於藝術和建築中,如寺廟柱子和屋頂的裝飾圖案。 當佛教傳入西藏後,演變為Bumpa,融入藏傳密宗的儀式系統。Bumpa 被視為佛教八吉祥物(Ashtamangala)之一的「寶瓶」(Treasure Vase),象徵無盡的財富、智慧和佛的品質(yonten)。 這一轉變反映了佛教從印度教借用符號的歷史,強調內在精神豐盛而非物質財富。寶瓶的設計通常包括噴嘴,便於灑水,這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實用適應。

 

相關故事與傳說

 

雖然灌頂寶瓶本身沒有單一的特定神話故事,但它與佛教和印度神話中的豐饒與不朽主題密切相關,以下是幾個相關的傳說和象徵敘述:

 

- **不朽甘露的容器**:在印度神話中,Kalasha 常與「海洋攪拌」(Samudra Manthan)的傳說相關,神仙與阿修羅攪拌乳海產生不死甘露(amrita),並盛裝於類似寶瓶的容器中。這一主題在佛教中被借用,寶瓶象徵盛裝甘露的容器,代表永恆的智慧和解脫。佛教經典如《華嚴經》(Avatamsaka Sutra)和《蓮華經》(Lotus Sutra)中,提及類似花供和寶瓶的象徵,用來比喻佛法如無盡甘露,滋養眾生。 在藏傳佛教中,Bumpa 被視為宇宙的容器,盛裝萬物的本質,暗示修行者透過灌頂獲得宇宙智慧的傳說意涵。

 

- **佛陀與菩薩的象徵**:寶瓶常出現在佛教藝術中,與觀音菩薩(Avalokiteshvara)或財神(如黃財神)相關的故事中。例如,在一些藏傳傳說中,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在傳播密法時,使用類似寶瓶的容器進行灌頂,幫助弟子克服障礙。雖然非直接故事,但這強化了寶瓶作為傳法工具的角色,象徵從師長到弟子的智慧傳承。

 

- **吉祥與豐饒的傳說**:作為八吉祥之一,寶瓶的傳說源自佛陀時代的吉祥符號系統。據說,這些符號源自佛陀成道後的吉兆,寶瓶代表無盡的寶藏,能自動產生所需之物,類似神話中的「如意寶瓶」。在藏傳佛教中,有故事描述喇嘛在荒野中使用寶瓶灑水,轉化旱地為豐饒,象徵佛法的轉化力量。

 

總體而言,灌頂寶瓶不僅是儀式道具,更是佛教哲學的體現,強調淨化、豐盛與智慧的傳承。其由來融合了古印度文化,而相關故事多為象徵性,強化其在修行中的精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