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立體蓮花酥油燈 1對 (黃) 2.5至3天
立體蓮花酥油燈 1對 (黃) 2.5至3天
產品編號:3017A

零售價格 NT 210
批發價格 NT 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酥油 . 染色劑 . 燈心 . 玻璃容器

尺寸 : 一組兩支 . 每支約可燃燒 2~3天

敘述 :

在佛教儀式中,**酥油蠟燭(或稱「酥油燈」)**是最重要的供燈之一,象徵「智慧之光」與「破除無明黑暗」。其主要角色如下:

 

1. **供養佛菩薩**  

   - 點燃酥油燈是「燈供」,代表以光明供養三寶(佛、法、僧),祈求加持與智慧增長。

   - 在藏傳佛教中,供燈是日常功課之一,尤其在「薈供」(ganachakra)或法會中,會點燃成千上萬盞酥油燈,場面壯觀。

 

2. **象徵「無常」與「因果」**  

   - 燈芯燃燒代表「無常」(火會熄滅),酥油消耗代表「布施」與「捨棄執著」。

   - 燈光不搖曳,象徵「定力」;燈火明亮,象徵「智慧」。

 

3. **淨化與祈福**  

   - 點燈可超度亡魂、迴向功德、消災除障。

   - 在藏傳佛教寺院,每年「燃燈節」(藏曆10月25日,紀念宗喀巴圓寂)會點燃無數酥油燈,稱為「噶登曲許」(Ganden Ngamchoe)。

 

酥油蠟燭的由來

 

- **起源於印度佛教**:早期佛教徒以「油燈」供佛,常用芝麻油、菜油等植物油。

- **傳入西藏後演變**:因高寒地區缺乏植物油,藏民改用**犛牛奶提煉的酥油**(ghee-like butter)作為燃料,成為藏傳佛教特色。

- **宗喀巴大師(1357–1419)**: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強調供燈功德,使酥油燈成為藏傳佛教核心供具之一。

 

成分

 

| 成分 | 說明 |

|------|------|

| **酥油(主體)** | 從犛牛奶或黃牛奶煮沸、發酵、提煉而成的高純度奶油脂肪,無水、無雜質,燃燒穩定、不易產生黑煙。 |

| **燈芯** | 通常用棉花搓成細繩,或用特殊植物纖維(如燈芯草)。 |

| **容器** | 銅製、銀製或陶製燈盞(藏式稱「蝶形燈」),底部可置少量水防止過熱。 |

| **香料(選用)** | 部分寺院會加入少量藏紅花、龍腦香,提升香氣與功德。 |

 

步驟 1:製作酥油(原料)

1. 將新鮮犛牛奶煮沸,冷卻後隔夜發酵成酸奶。

2. 將酸奶倒入皮袋或木桶,用「打酥油筒」(churn)反覆攪打,分離出奶油與酪漿。

3. 將奶油加熱熬煮,去除水分與雜質,成為金黃色、澄清的**酥油**。

4. 過濾後裝入容器冷卻凝固。

 

步驟 2:製作酥油蠟燭

傳統上並非「成型蠟燭」,而是**液態酥油注入燈盞**,但現代也有固態「酥油燭」:

 

**A. 傳統液態供燈**

- 將純酥油熔化,注入燈盞。

- 放入棉質燈芯,一端浸入酥油,另一端露出。

- 點燃即可,需定期添油。

 

**B. 現代固態酥油燭(方便攜帶)**

1. 將酥油加熱至液態。

2. 加入少量蜂蠟或植物蠟(增加硬度,方便成型)。

3. 倒入模具,冷卻成型(常做成小圓柱或蓮花形)。

4. 中心插入棉芯,製成可直接點燃的「酥油燭」。

 

小知識

- **燃燒時間**:100g 酥油可燃燒約 8–12 小時(視燈芯粗細)。

- **環保考量**:現代寺院推廣「植物性酥油燈」,以棕櫚油或大豆油替代動物性酥油,減少碳足跡。

- **功德加倍**:藏傳佛教認為「親手製作酥油燈」比購買現成品功德更大。

 

**總結**:  

酥油蠟燭是藏傳佛教「智慧之光」的具體象徵,由印度油燈文化演變而來,結合高原酥油技術,成為供佛、祈福、超度的重要法器。其製作簡單純粹,成分單一,卻蘊含深厚佛法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