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嘎巴拉(S)-8cmX6cm
嘎巴拉(S)-8cmX6cm
嘎巴拉(S)-8cmX6cm
產品編號:822

零售價格 NT 160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仿生猴骨 . 鑲崁鎏銀 . 手工製造

尺寸 : 8cmX6cm

**定義**:

- 嘎巴拉碗(Kapala,藏語「thod pa」)是藏傳佛教(金刚乘)中使用的人頭蓋骨製儀式器皿,或以金屬(如銀、銅)仿製,形似碗狀,內壁平滑。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1. **象徵意義**:代表無常(anicca)與空性(śūnyatā),提醒修行者超越執著,轉化凡俗為神聖,與金刚杵(慈悲)共同象徵智慧與慈悲合一。

2. **儀式用途**:

   - **供養**:盛裝甘露(amrita)或其他供品,供奉本尊或護法神(如瑪哈嘎拉),用於法會、灌頂或火供(homa)。

   - **密續修行**:助於觀想死亡與重生,淨化五毒(貪、嗔、痴、慢、疑),激發菩提心。

   - **加持與淨化**:碗內甘露用於灑淨,傳遞靈性加持,消除業障。

3. **搭配器具**:常與金刚杵、嘎巴拉鈴(Ghanta)或 ritual dagger(Phurba)配合,執行密續儀軌。

 

**由來**:

- **起源**:源自古印度密續團體(如Kapalika,公元7-8世紀),吸收殞地文化,強調無常。隨蓮花生大士(8世紀)傳入西藏,融入藏傳佛教。

- **演變**:早期使用真頭骨(聖者或自然死亡者),需經淨化加持;現代多用金屬仿製品,保留象徵意義。

- **文化融合**:結合西藏苯教(Bon)頭骨祭祀傳統,轉化為佛教解脫之道。

 

**相關故事與傳說**:

1. **蓮花生大士**:傳說他在桑耶寺降伏魔障時,用嘎巴拉碗盛甘露,供養護法神,轉化負面力量,象徵從死亡到覺醒。

2. **密勒日巴**:11世紀聖者以頭骨碗觀想無常,教導弟子將凡俗轉為智慧,碗的空響聲如法音,喚醒菩提心。

 

**與嘎巴拉鈴(Ghanta)的區別**:

- 嘎巴拉碗為頭骨碗,無聲,用於供養與冥想;嘎巴拉鈴為銅製鈴鐺,發聲,象徵智慧與法音,標誌儀式階段。

- 兩者常搭配使用,均體現智慧與慈悲的合一。

 

**總結**:嘎巴拉碗是藏傳佛教密續中象徵無常與空性的重要器具,用於供養、淨化與修行,起源於古印度密續,經西藏本土化,成為轉化與覺醒的聖器。其故事(如蓮花生與密勒日巴)強調從凡俗到神聖的轉化,深化修行者的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