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仿生骨飾 . 刺繡錦套 . ( 非工廠模造 . 故而每組長度.造型.聲音.均有差異 )
尺寸 : 33 cm
敘述 :
剛令在藏傳佛教儀式中的角色、由來與故事
剛令(藏語:rkang gling,意為「腿骨笛」),又稱剛洞、康令或脛骨號筒,是一種獨特的藏傳佛教法器,主要用於密宗儀式中。它以人體腿骨(通常是大腿骨或脛骨)製成,發出低沉、哀婉的聲響,象徵生命的無常與生死輪迴的真相。在藏傳佛教中,剛令不僅是樂器,更是修行者用來超越自我執著、連結神靈與鬼神的橋樑。以下將詳細敘述其在儀式中的角色、歷史由來,以及相關的故事與傳說。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剛令主要出現在藏傳佛教的密宗(特別是寧瑪派與噶舉派)儀式中,扮演召喚、鎮壓與供養的關鍵角色。它被視為「智慧」法器,常由瑜伽師、大成就者或斷行派修行者(覺巴)手持,與其他法器如金剛鈴或顱骨鼓搭配使用。具體而言:
- **召喚與鎮壓神靈**:剛令的吹奏聲音被認為能「取悅一切怒相神」(如忿怒本尊),同時「恫嚇一切邪惡精靈」。在驅魔儀式(息增懷誅法)中,持咒者吹奏剛令以役使鬼神、非人或惡靈,幫助除障、解除病魔纏身、化解惡夢或諸事不順。某些主神,如持脛骨號筒的大紅護法或屍林的忿怒女神,也將其作為標誌性器物,象徵對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掌控。
- **施身法與觀修**:在施身法(一種斷除我執的密修)中,剛令用於迎請法界眾生,行者吹奏以吸入眾生的黑業與病氣,觀修自身與虛空合一。這有助修行者體驗生死無常,超越對身體的執著。儀式常在屍陀林(塚間)或火葬場進行,剛令的哀號聲營造超凡氛圍,提醒參與者生命的脆弱性。
- **其他場合**:它也用於羌姆(藏戲)表演、誦經音樂或呼風喚雨的薩滿式儀式,發音纖細而暗沉,單支吹奏以增強儀式的神秘感。總體上,剛令不僅是聲音工具,更是象徵「無常」與「布施」的媒介,幫助修行者深刻體悟佛教的核心教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現代寺院中,由於人骨稀缺,常以青銅或金屬模擬腿骨形狀製作,但傳統剛令仍保留其神聖地位。
由來與製作
剛令的由來可追溯至西藏本土的苯教(前佛教時代的原始宗教),其鬼神信仰與召喚儀式影響深遠。後來,在8世紀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印度密教(坦特羅佛教,屬左道派)時,剛令被融入藏傳佛教,成為施身法的核心法器。這一融合使藏傳佛教脫離早期正統佛教的義理,強調性力派雙身修法與本土薩滿元素。施身法由西藏女祖師瑪幾拉尊(Machig Labdrön,1055–1149)創立,她將苯教的屍林修法與印度金剛亥母觀修結合,剛令由此成為斷我執的象徵工具。
製作剛令極其講究,取材與工藝反映了其神秘效力:
- **取材標準**:傳統上選用人腿骨(大腿骨為主),最佳者來自16歲信奉婆羅門教的處女左腿骨(最具「掌控精靈」之力);次之為同齡少年的右腿骨。效力層級依亡者類型遞減:受害者、戰死者(具怒狠之性)、難產婦女(怨念深重,一屍二命)、病毒死者等皆可用;老年自然死亡者效力最弱。偶爾用老虎腿骨替代,以借其兇猛威力。骨頭需具特定條件:兩端骨輪高低或大小差異(右為神、左為鬼,神高鬼低以產生號令);下方有寬平台(空行母舞臺);內側有突起骨尖(智慧劍);旁有自然洞(空行母居所)。百年以上具全條件者為珍品。
- **工藝**:將球狀關節鋸下,製成單管或雙管;一端以牛皮或黃銅包覆吹嘴,另一端用銅絲纏繞或金屬套固定。髓管作為天然空腔,無需額外鑿孔。有些附金剛結鞭或人狀皮偶,用於專門召遣非人。
這些標準源自密宗教義,認為特定骨頭蘊含強大能量,能放大儀式的靈效。
相關故事與傳說
剛令的傳說多圍繞施身法與覺巴(斷行修行者)的修持生活,強調捨身斷執的極端精神。雖然無單一「創世神話」,但有數個核心敘述與傳說,體現其殘酷卻深刻的修行哲學:
- **瑪幾拉尊的施身傳說**:作為施身法創始人,瑪幾拉尊出身貧寒,早年修持時遇魔障纏身。她觀想自身化為黑色金剛亥母,被持鉞刀分解身體:血肉上供十方諸佛,下供六道眾生,甚至供養仇敵與啃食精氣的惡魔。據傳,她吹奏剛令召喚屍林鬼神,吸入眾生黑業,終證空性。她的弟子們繼承此法,數十年來成就者眾多,如一位覺巴在屍陀林修持數年,僅裹尸布蔽身,三餐不繼,卻能役使鬼神除信眾障礙,受萬人敬畏。此傳說強調「病來病吧、死來死吧」的豁達,顛覆常人對死亡的恐懼。
- **覺巴與鬼魔的交道故事**:傳說中,一位覺巴住火葬場巖洞,日常吹剛令與猛鬼為伴。一次,有信眾求除頑疾,他觀修「自身與病合一」,吹奏怨深腿骨製的剛令,召喚難產婦女的怨靈轉化為護法,瞬間治癒對方。但此覺巴自身染疫而亡,遺骨後製成新剛令,繼續傳承「無常」教義。另一傳說稱,戰死者腿骨製的剛令聲如戰吼,能呼風喚雨,助薩滿降伏山精野怪,反映苯教遺風。
- **選骨效力的民間傳說**:密宗傳承中,人們相信16歲處女腿骨「純淨無垢」,吹奏時如空行母低語,能直達忿怒本尊;難產婦骨則怨氣沖天,專克頑邪。這些故事不僅解釋製作嚴苛,還警示修行者:剛令非凡物,乃「以毒攻毒」的工具,唯有大勇者方能駕馭,否則反噬自身。
總之,剛令體現藏傳佛教密宗的獨特面貌——融合恐怖與慈悲,透過殘酷形式直指心性。雖然現代視角下其取材引發爭議,但對信眾而言,它是通往解脫的無上法器。若欲深入,可參考藏傳文獻如《瑪幾拉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