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阿彌陀佛 6公分
阿彌陀佛 6公分
產品編號:0163A

零售價格 NT 1550
批發價格 NT 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銅質 . 鑄造 . 彩繪 . 鍍金 

尺寸 : 高度大約 6 cm 

敘述 :

阿彌陀佛(Amitābha Buddha),又稱無量光佛或無量壽佛,是大乘佛教中一位重要的佛陀,其梵文名字意為「無量光」或「無量壽」,象徵無限的光明、壽命與慈悲。他主要出現在淨土宗(Pure Land Buddhism)的經典中,被視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信徒相信透過虔誠信仰和念誦他的名號,能夠往生到他的淨土,脫離輪迴之苦。

 

阿彌陀佛的由來與故事

 

阿彌陀佛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印度大乘佛教的經典,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出現於相關佛經中。他最早被記載在《無量壽經》(Sutra of Measureless Life)和《阿彌陀經》(Amitābha Sūtra)等經典中,這些經典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文本。 根據佛教傳統,阿彌陀佛原本是一位名為法藏(Dharmakara)的菩薩。在無數劫之前,他曾在世自在王如來(Lokeśvararāja Buddha)面前發下四十八大願(也稱為本願),誓願要建立一個完美的淨土,讓所有眾生都能輕易往生其中。這些大願包括:任何人只要誠心念誦他的名號,即使只有十念,也能在臨終時被他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Sukhāvatī),在那裡修行直至成佛,而不受業障阻礙。

 

故事的詳細敘述如下:法藏菩薩在發願後,經過無數劫的修行和積累功德,最終成就正覺,成為阿彌陀佛。他的淨土被描述為一個無病、無苦、無老死的樂土,到處充滿蓮花、寶樹和美妙的音樂,眾生在那裡能輕鬆聽聞佛法。這個故事強調慈悲和信仰的力量,與傳統佛教的嚴格修行不同,它提供了一條更易行的道路,讓普通人也能達成解脫。 阿彌陀佛的概念後來傳入中國和日本,在中國由慧遠大師等推廣,形成淨土宗;在日本則由法然上人創立淨土宗,成為主流佛教派別之一。 有些傳統將阿彌陀佛與無量壽佛(Amitayus)視為同一或相關存在,強調長壽和智慧的面向。

 

這個由來反映了大乘佛教的發展,從早期強調自力修行的 Theravada(上座部)轉向更注重他力(佛力)的信仰,特別適合大眾化傳播。

 

阿彌陀佛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在佛教儀式中,阿彌陀佛扮演著慈悲救度者的角色,特別在淨土宗的實踐中,他是核心焦點。信徒透過念佛(Nianfo)來呼喚他的力量,這是佛教中最簡單且廣泛的儀式之一。具體來說:

 

- **日常修行與冥想**:在寺廟或家中,信徒會持誦「南無阿彌陀佛」(Namo Amitābha Buddha),這被視為一種冥想形式,能淨化心靈、積累功德,並確保往生淨土。許多儀式包括集體念佛會,伴隨著鐘鼓和經文誦讀。

 

- **葬禮與超度儀式**:阿彌陀佛在死亡相關儀式中尤為重要。臨終時或葬禮上,僧侶和家人會為亡者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祈求他以金蓮花接引亡靈往生極樂世界。這被認為能幫助亡者擺脫惡道,進入淨土。這種實踐在中國、日本和西藏佛教中都很常見。

 

- **節慶與法會**:在如盂蘭盆節或阿彌陀佛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的法會中,阿彌陀佛是主要供奉對象。儀式包括供燈、獻花、誦經和放生,象徵他的無量光照亮眾生。

 

- **藝術與象徵**:在寺廟中,阿彌陀佛常被塑造成坐姿,手持蓮花或作接引印,代表慈悲接納。這些雕像用於儀式崇拜,信徒會在其前祈願或冥想。他的淨土也被描繪在壁畫或曼荼羅中,作為視覺輔助。

 

總體而言,阿彌陀佛的角色強調「他力門」,即依賴佛的願力而非純粹自力,這使得淨土宗成為佛教中最親民的派別,適合各種階層的信徒參與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