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批發商: |
|
/ |
|
|
|
|
|
|
|
|
好比大地孕育豐盛的寶礦一般,高貴的行為產生善德,純淨與平和的心產生智慧,為了能安度五濁俗世,我們需要善德與智慧之光!--釋迦牟尼佛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 : 鐵製 . 鍛造 . 鑄造 . 手工 . 古件
尺寸 : 42cm
敘述 :
五股文殊智慧劍,又稱文殊智慧劍或文殊降魔劍,是佛教中文殊菩薩的主要法器之一。其特徵是劍身通常以藍色鐵製成,呈雙刃設計,劍身盤繞火焰圖案,劍柄以黃金鍛造,頂端特別飾以半截五股金剛杵(五股象徵五智與五方佛),劍尖周圍放射智慧之火,象徵敏銳的覺識與斷滅愚痴的能力。
這把劍不僅是文殊菩薩的標誌性持物,還在藏傳佛教中被廣泛用作實體法器,供信徒安置或修持使用。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在佛教儀式中,五股文殊智慧劍扮演象徵智慧與斷障的關鍵角色,特別在密宗(藏傳佛教)儀軌中常見。它不是用來物理攻擊的武器,而是作為精神工具,用以斬斷內心的無明、煩惱與業障。具體來說:
- **象徵作用**:劍代表般若智慧,能「斬斷一切誘惑,揭示空性的真諦」。在儀式中,持劍象徵菩薩的覺識敏銳精確,能斷滅愚痴與障蔽。火焰纏繞的劍身強調智慧如火般焚燒煩惱,五股金剛杵則強化五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的加持。
- **儀式應用**:在修法或加持儀式中,法師或修行者可能持劍進行觀想或揮舞動作,象徵斬除內外障礙。例如,在文殊菩薩本尊修法中,劍用來祈求開智慧、增強記憶力、化解考試或學習障礙。安置於壇城或家中,可伏邪鎮煞、護佑家庭。一些儀式還將劍與文殊心咒(如「嗡阿惹巴札那諦」)結合,強化辯才無礙與精神專注的效果。 在藏傳佛教中,這把劍常與金剛杵搭配使用,強調堅不可摧的智慧力量。
由來
五股文殊智慧劍的由來可追溯到大乘佛教經典中文殊菩薩的形象。文殊菩薩(全名文殊師利菩薩)是大乘佛教中智慧的化身,被尊為「三世覺母」,因為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諸佛皆依智慧而覺悟。在經典如《華嚴經》與《維摩詰經》中,文殊常以少年王子相示現,右手高舉噴焰寶劍,左手持青蓮花上置般若經卷。 劍的設計源自印度佛教,後傳入中國與西藏,於唐代中國佛教中定型。劍柄的五股金剛杵設計特別強調藏傳風格,五股代表五方佛與五智,象徵智慧的圓滿與多面向。據記載,這把劍的象徵意義來自文殊菩薩的誓願:以智慧利劍斷眾生煩惱,引導眾生證悟空性。文殊菩薩居住於中國五台山,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也象徵其頭頂五髻,與五股的「五」元素呼應,強化其智慧之源。
#相關故事
文殊菩薩與智慧劍相關的故事多見於中國佛教傳說,強調其化身度眾與智慧斷障的慈悲。以下是兩則經典故事:
1. **化身乞丐救老和尚**:相傳清代高僧虛雲老和尚(或稱老師父)一心朝聖文殊道場五台山,一路三跪九拜,途中兩次病重倒地,命懸一線。每次都有一位乞丐(名文吉)出現,提供熱粥、火種與指引相救。乞丐自稱住在五台山,人人皆知。抵達五台山後,老和尚打聽才知,文吉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故事中,智慧劍被比喻為菩薩的慈悲智慧,能斬斷老和尚的業障與疑難,讓其順利證道。這故事強調文殊菩薩不以華麗相示現,而是化身卑微乞丐,教導眾生謙卑與智慧。
2. **乞丐三問令智者頓悟**:另一則故事描述一位自認智慧無上的僧人,在寺中遇一乞丐上座。僧人質疑乞丐資格,乞丐(文殊化身)反問三個問題:何為真智慧?如何斷煩惱?空性如何證?僧人無法答,頓悟自身驕傲即是障礙。乞丐以智慧劍比喻:劍不需華麗,只需鋒利斷根。故事結束,乞丐消失,留下頓悟的僧人。這傳說突出智慧劍在儀式外的精神作用,能以簡單對話斬斷內心執著。
這些故事流傳千年,提醒信徒文殊智慧劍不僅是法器,更是內心覺醒的象徵。若修持,可增強智慧、化解障礙。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