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五股金剛鈴.杵 ( XL )
五股金剛鈴.杵 ( XL )
產品編號:0343-2

零售價格 NT 50000
批發價格 NT X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銅製 . 鐵 合金

尺寸 : 大約 23cm . 杵 ( 16.5 cm )

敘述 :

五股鈴杵在佛教中的概述

 

五股鈴杵(也稱金剛鈴杵或五股金剛杵與金剛鈴的組合)是藏傳佛教密宗(金剛乘)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法器之一。它由兩部分組成:**金剛杵**(Vajra,藏語為「多吉」)和**金剛鈴**(Ghanta)。金剛杵的外形如一支多股的權杖,中間有球體,兩端分出多股「爪」,常見為五股形式;金剛鈴則是一個小鈴鐺,其柄部通常設計成金剛杵的形狀,尤其是五股杵形,以示合一。在儀式中,這對法器常由修行者右手持杵、左手持鈴(或反之),象徵「方便」(方法、慈悲)與「智慧」(空性)的雙運,體現密宗的核心教義——智慧與慈悲的完美結合。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在佛教儀式,尤其是藏傳佛教的密宗修法中,五股鈴杵扮演著多重關鍵角色,主要用於召請本尊、降伏魔障、加持壇場和引導修行者進入覺醒狀態。以下是其具體功能:

 

1. **召請與喚醒諸佛菩薩**:金剛鈴的響聲象徵空性與慈悲的普現,能「驚醒眾生迷夢」,督促精進修行,消滅貪、嗔、癡三毒。在修法時,修行者搖動金剛鈴,以鈴聲召請諸佛菩薩降臨壇場,同時持杵指向特定方向,強化召請的效力。這在火供法會、灌頂儀軌或本尊瑜伽中尤為常見,喇嘛常於法會中右手持杵、左手搖鈴,營造神聖氛圍。

 

2. **降伏魔怨與摧毀障礙**:金剛杵象徵「不可摧毀的智慧」,如金剛石般堅硬、無堅不摧,用以降伏內在煩惱(五毒:貪、嗔、癡、慢、疑)與外在魔障。五股設計特別對應「五智五佛」:中間一股代表佛之實智(法界體性智),四周四股代表四方四佛的權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在修「金剛部」法或成就法時,修行者用五股杵指向壇場四角,交叉置放如十字形,能消除罪障、三昧耶過(誓言違犯),成就悉地(神通),並增長順緣善根,使怨敵轉為歡喜。

 

3. **象徵修行境界與加持**:五股鈴杵常用於壇城(曼陀羅)佈置中,五股杵置於東方,代表佛部,寓意權智歸實智。在灌頂或加持儀式中,它用以傳遞「金剛誓言」,強化弟子的菩提心。修行者透過持杵鈴,體現「方便智慧雙運」,幫助超越二元對立,契入中道。

 

總體而言,五股鈴杵不僅是實體法器,更是密宗修行的「活道具」,用於轉化負面能量為覺醒力量,常見於西藏、尼泊爾和大理等地的佛教藝術與儀式中。

 

由來

五股鈴杵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印度吠陀神話與兵器演變。梵文「Vajra」意為「雷電」或「金剛」,源自印度神話中天帝釋(Indra,帝釋天)的武器——一種能發出雷鳴、擊碎一切的電光杵。後來,這種兵器引入佛教,特別在公元7世紀後的密宗(金剛乘)中轉化為法器,象徵佛法的「不可摧毀真理」與「無堅不摧智慧」。金剛鈴則是後期發展,源自印度鈴鐺儀器,柄部融入金剛杵形,以強化象徵。五股形式在薩瑪派(新譯派,如薩迦、噶舉、格魯)中盛行,對應五佛五智,材料多用金、銀、銅、鐵、錫等五金合製,或飾以蓮瓣、連珠紋,工藝精湛。

 

在佛教中,五股杵的演變見於《大藏密要》等經典,強調其能「斷壞二邊、契於中道」,摧毀十種煩惱,成就十波羅蜜。唐代起,隨密宗傳入西藏與中國西南,成為藏傳佛教的核心器物。

 

相關故事

五股鈴杵的最著名故事源自印度神話《梨俱吠陀》(Rigveda),講述帝釋天與魔王弗栗多(Vritra)的戰鬥,這是 Vajra 作為武器的原型:

 

在遠古時代,乾旱魔王弗栗多(Vritra)吞噬了世界的水源,導致大地乾涸、眾生苦難。眾神推舉帝釋天為首領,智者陀多(Tvashtr)為其鍛造了一把金剛杵(Vajra),此杵如雷電般閃耀、堅不可摧,能擊碎一切障礙。帝釋天手持金剛杵,衝向弗栗多,經歷激烈戰鬥後,一擊粉碎魔王的軀體,釋放出被囚禁的河流與雨水,恢復大地生機。這象徵「摧毀無明、釋放智慧」,弗栗多的屍體化為山脈,河流則成為滋養眾生的源泉。

 

此神話後被佛教吸納與轉化:在密宗中,帝釋天被視為護法神,手持三股或五股杵,守護佛法。金剛杵不再是殺戮武器,而是「菩提心的象徵」,用以降伏內心魔王(煩惱)。另一相關故事見於《時輪金剛續》:修行者持杵搖鈴,祈求諸佛加持,「方便智慧力,利益諸有情」,強調杵為不變智慧、鈴為究竟空性,合一後能利益一切眾生。

 

這些故事不僅解釋了五股鈴杵的象徵,還啟發修行者:在日常儀式中,持杵鈴即是重演「擊碎魔障、釋放覺醒」的過程,引導眾生從無明走向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