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格薩爾王 古銅色 鎏金
格薩爾王 古銅色 鎏金
產品編號:3695

零售價格 NT 32500
批發價格 NT X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古銅色 . 鑄造 . 臉部鎏金 . ( 底部.背部可裝置聖物.經卷 )

尺寸 : 23cm

敘述 :

格薩爾王作為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的半人半神英雄,其法相外貌融合了神性與人性,展現出威嚴、勇猛與慈悲的特質。根據藏傳佛教與史詩傳說的描述,格薩爾王的形象常被描繪為:

 

外貌特徵:

 

面容與氣質:格薩爾王被描述為面容俊美,目光炯炯有神,散發出王者的威嚴與智慧。他的面部表情常帶有慈悲與堅定,象徵其降妖伏魔的決心與對眾生的悲憫。

服飾與裝備:他通常身著華麗的藏式戰甲,甲胄上雕刻有佛教符號或神獸圖案,象徵其神聖使命。頭戴戰盔,盔上常飾有代表勝利與權威的羽毛或寶石。他的披風隨風飄揚,增添了英雄的氣勢。

體態:格薩爾王的體型高大魁梧,體現其作為戰神的強大力量,但同時又具備靈活與敏捷的特質,象徵其戰無不勝的能力。

神聖光環:在一些唐卡或宗教藝術中,格薩爾王常被描繪為身後有光環或祥雲,強調其天神之子的身份。他的形象融合了藏傳佛教護法神的特徵,顯示出神、龍、念(藏族原始宗教中的厲神)三者合一的特性。

 

 

象徵意義:格薩爾王的法相不僅是英雄的象徵,也是藏傳佛教中慈悲與智慧的化身。他的外貌體現了戰勝邪惡、保護眾生的使命,同時也反映了藏族文化對英雄的理想化想像。

 

 

法器由來與典故

格薩爾王作為戰神與天神之子,使用的法器具有神聖力量,與其降妖伏魔的使命密切相關。以下是格薩爾王常見的法器及其由來與典故:

 

寶劍(藏語:དགྲ་སྟ་རལ་གྲི,Dra-ta Ral-gri):

 

外觀:格薩爾王的寶劍通常被描述為鋒利無比,劍身刻有神秘的藏傳佛教符咒或護法神圖案,散發出光芒,象徵正義與力量。

由來:根據傳說,這把寶劍由天神賜予,當格薩爾王降生人間時,天神為他準備了這把神器,用以斬妖除魔。劍的打造過程涉及天界的金屬與龍族的祝福,賦予其無堅不摧的力量。

典故:在史詩中,格薩爾王用這把寶劍斬殺了北方吃人的黑魔魯贊(Luzan),以及霍爾國的白帳王等敵人。寶劍被認為是格薩爾王戰勝邪惡的象徵,每次揮舞都能釋放出神聖的力量,驅散魔障。

 

 

弓箭(藏語:མདའ་གཞུ,Mda’-gzhu):

 

外觀:格薩爾王的弓箭由天界的材料製成,弓身雕刻有大鵬金翅鳥或雪獅的圖案,箭矢上常繫有代表吉祥的彩色布條。

由來:弓箭是格薩爾王從天母朗曼噶姆(天界女神)處獲得的禮物,象徵遠程作戰的能力與精准的判斷力。據說箭矢由龍宮的珍寶鍛造,射出後能追蹤敵人,無一落空。

典故:在征戰姜國(位於今雲南)的故事中,格薩爾王使用弓箭射殺了敵方首領薩丹王,展現了其無與倫比的射術。弓箭也象徵其智慧,能在遠距離洞悉敵人的弱點。

 

 

千里神馬(藏語:རྟ་མཆོག,Rta-mchog):

 

外觀:這匹神馬通體雪白或金色,擁有飛天能力,馬鞍與韁繩上鑲嵌有寶石,散發出神聖光芒。

由來:神馬由天母朗曼噶姆賜予,據說是天界的靈獸轉化而成,具有超越凡馬的速度與力量,能帶領格薩爾王穿越天界、人間與地獄。

典故:在決定嶺國王位的賽馬比賽中,12歲的覺如(格薩爾王的化身)騎著這匹神馬擊敗了叔父兆通,贏得王位與美女珠牡為妻。這匹神馬在史詩中多次幫助格薩爾王快速移動至戰場,甚至能飛越喜馬拉雅山脈。

 

 

護法旗(格薩爾旗):

 

外觀:格薩爾旗以格薩爾王為中央本尊,周圍環繞大鵬金翅鳥、天龍、雪獅、老虎等護法神獸,旗幟上繪有藏傳佛教的吉祥符號。

由來:此旗由藏傳佛教的護法神賜予,象徵格薩爾王的統治權威與神聖使命。旗幟的製作過程涉及高僧的加持與天界的祝福。

典故:在一些地區,格薩爾旗被用於祈福儀式,如「格薩爾王修法」,以祈求財富、權勢與平安。史詩中記載,格薩爾王在征戰時高舉此旗,能召喚護法神的力量,震懾敵人。

 

 

 

神話故事

《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長達60萬詩行,講述了格薩爾王從降生到回歸天界的傳奇一生。以下是幾個重要的神話故事片段,展現其英雄事蹟與神性特質:

 

神子降生:

 

傳說在遠古時期,藏區天災人禍,妖魔橫行,百姓苦不堪言。天神決定派遣天神之子崔巴噶瓦(格薩爾)下凡,降妖伏魔,救護生靈。格薩爾以覺如的身份誕生於嶺國(位於今四川甘孜德格縣阿須鄉),其出生伴隨著祥雲與異象,顯示其神聖身份。

幼年時,覺如多次遭到叔父兆通的陷害,但憑藉天神的保護與自身智慧化險為夷。例如,他曾化身馬頭明王,潛入兆通夢中,誘使其舉辦賽馬大會,為自己贏得王位鋪路。

 

 

賽馬稱王:

 

12歲時,覺如參加了嶺國的賽馬比賽,這場比賽決定了王位與美女珠牡的歸屬。覺如騎著天母賜予的千里神馬,擊敗所有對手,贏得王位,被尊稱為「世界雄獅大王格薩爾羅布扎堆」。他與珠牡結婚,開始了其統治與征戰的傳奇生涯。

 

 

降妖伏魔:

 

格薩爾王一生征戰四方,降伏了眾多妖魔與敵國。例如,他殺死了北方吃人的黑魔魯贊,奪回了被霍爾國白帳王搶走的妻子珠牡,征服了姜國、門國、塔吉克等地。他的每場戰役都充滿神話色彩,展現了其神力與智慧。

在征戰中,格薩爾王常得到天神、龍族與護法神的幫助。例如,在對抗大食的諾爾王時,他召喚護法神的力量,借助寶劍與弓箭擊敗敵人。

 

 

地獄救親:

 

格薩爾王80歲時,為了救出妻子珠牡與母親,親自下到地獄,與惡魔交戰。這一事蹟展現了其慈悲心與無畏精神。最終,他成功救出親人,完成了統一大業,並與妻子一起回歸天界,達成功德圓滿。

 

 

神授說唱藝人:

 

《格薩爾王傳》的傳唱方式極具神話色彩。許多說唱藝人(稱為「仲肯」)聲稱通過夢境或神啟獲得說唱能力。例如,藝人桑珠在11歲時夢見格薩爾王救他,醒後能流利說唱史詩;次仁佔堆在13歲時夢見向格薩爾王獻哈達,隨後獲得說唱天賦。這些故事強化了格薩爾王的神聖地位,顯示其影響力超越人間,啟發後世。

 

 

 

文化與宗教意義

格薩爾王的形象與故事不僅是藏族的英雄傳說,也是藏傳佛教的重要象徵。他被視為慈悲與智慧的化身,體現了戰勝內心魔障與外在邪惡的佛教理念。他的法器,如寶劍、弓箭與神馬,象徵了正義與神力的結合,而護法旗則反映了藏傳佛教的護法傳統。史詩的傳唱方式,通過「神授」藝人,體現了藏族口傳文學的獨特魅力。

格薩爾王的傳說還影響了蒙古族、土族與不丹等地,成為中亞與南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丹的第二位國王甚至將聆聽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視為宮廷的重要教誨。他的故事被譽為「東方的伊里亞德」,與《荷馬史詩》、《摩訶婆羅多》等齊名,展現了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參考來源:

 

《格薩爾王傳》維基百科

博客來《格薩爾王》介紹

大紀元《未解之謎》格薩爾王傳

Tara di Gesu 格薩爾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