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外閻羅 紅銅做舊開臉
外閻羅 紅銅做舊開臉
產品編號:3772

零售價格 NT 1075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古銅色 . 鑄造 . ( 底部.背部可裝置聖物.經卷 )

尺寸 : 12cm

敘述 :

外閻羅(Outer Yama Dharmaraja),又稱外閻羅王,是藏傳佛教(特別是格魯派)中的重要護法神(Dharmapala),被視為文殊菩薩(Manjushri)的憤怒化身。他的法相通常呈現極度憤怒與威嚴的形態,象徵對抗死亡、惡業與輪迴苦難的護法之力。

 

- **整體外貌**:外閻羅的身體為黑色或深藍色,代表其憤怒與神秘的本質。他具有水牛頭(buffalo head),頭上長有尖銳的角,角上纏繞著火焰,象徵其毀滅惡勢力的力量。水牛頭有三隻圓瞪的眼睛(第三眼位於額頭),眼睛赤紅,表現出極度憤怒的表情,牙齒尖利外露,舌頭捲曲。他的頭髮呈現火焰般向上飄揚的暗黃色,頭戴由五個乾枯骷髏組成的皇冠,象徵征服五毒(貪、嗔、痴、慢、疑)。身體裝飾著各種骨飾,包括骨項鍊、耳環、手鐲和腳鐲,脖子上掛著一串由五十個新鮮斬下的頭顱組成的項鍊,代表斬斷五十種妄想。他的上身裸露,下身圍著虎皮裙,用綠色腰帶繫緊,象徵其野性與力量。全身以綠色圍巾、珠寶和金屬飾品裝飾,皮膚上可能有火焰環繞,強調其作為護法神的烈焰般能量。

 

- **姿勢與坐姿**:外閻羅通常以站姿出現,右腿彎曲,左腿伸直,呈現極其動感的姿態,象徵其隨時準備行動的警覺性。他站在一頭水牛背上,水牛下面壓著一具人體和蓮花座,代表征服死亡與業力。水牛作為其坐騎,源自古代印度神話中閻羅王的形象,象徵死亡的無情與力量。有時,他與伴侶Chamundi(藍姆蒂)交合,Chamundi為黑色皮膚、一面二臂的女性形象,下垂乳房、鼓脹腹部,穿水牛皮,戴骨項鍊,右手持三叉戟,左手持血滿顱碗,象徵其輔助外閻羅審判惡業。

 

這種法相設計源自藏傳佛教的密宗傳統,強調憤怒相(wrathful appearance)來嚇阻惡靈與負面力量,同時提醒修行者面對死亡的無常。

 

他手上的法器由來與典故

 

外閻羅的手持法器主要為骨杖(bone stick)和套索(lasso),這些法器不僅是其標誌性屬性,還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源自佛教密宗經典與印度神話的融合。

 

- **骨杖(右手持有)**:這是一根由人類脊柱和頭骨融合而成的杖,有時被描述為杖或錘(khatvanga)。其由來可追溯到古代印度神話中閻羅王(Yama)的權杖,象徵審判與懲罰。在佛教中,它被轉化為護法工具,代表征服死亡與業力的力量。典故上,這根骨杖象徵斬斷輪迴的枷鎖,源自《金剛怖畏根本續》(Shri Vajramahabhairava Nama Tantra),其中文殊菩薩化現為外閻羅來喻示性地征服死亡(Yama)。在密宗修行中,它用來擊碎妄想與惡業,提醒眾生業報的無情。

 

- **套索(左手持有)**:這是一條捲曲的繩索或絆索,用來捕捉靈魂或束縛惡業。其由來源自印度神話中閻羅王用繩索拖拽亡魂的形象,在佛教中被吸收為護法法器,象徵束縛負面力量與引導眾生脫離惡道。典故上,它代表業力的因果法則,根據《金剛怖畏續》,外閻羅用此套索審判亡者靈魂,確保善惡報應的公正。在一些變體中,它被描述為帶有骷髏飾品的繩索,強調死亡的無可逃避。

 

這些法器的設計強調外閻羅作為「法王」(Dharmaraja)的角色,他不只是死亡之神,更是維護佛教法則的守護者。在密宗儀軌中,修行者透過觀想這些法器來克服恐懼與執著。

 

有關於他的神話故事

 

外閻羅的神話故事主要根植於藏傳佛教的密宗傳統,融合了印度神話元素,他被視為死亡的化身與護法神。以下是主要敘述:

 

- **起源與化現**:外閻羅源自古代印度神話中的閻羅王(Yama),原為死亡與冥界之神,騎水牛、手持繩索與錘,負責捕捉亡魂並審判其業報。隨著佛教在印度的發展,這一形象被吸收進佛教體系,成為護法神。在藏傳佛教中,外閻羅是文殊菩薩的憤怒化身,屬於無上瑜伽密續(Anuttarayoga Tantra)的「方法續」類別,特別基於《金剛怖畏根本續》(Toh 468)。故事描述文殊菩薩為了征服死亡的隱喻(代表輪迴苦難),化現為恐怖形態的外閻羅,象徵性地「殺死」死亡本身,從而幫助眾生脫離業力枷鎖。這一轉化強調佛教的智慧(文殊)能超越死亡的恐懼。

 

- **被謀殺僧侶的轉世**:在藏傳佛教的一個流行故事中,外閻羅原是一位高僧,在修行中被惡人謀殺。他的靈魂充滿憤怒,但因其深厚的菩提心,被任命為亡者靈魂的首席審判官,負責維持善惡業報的平衡。這一敘述強調業力的公正:即使是護法神,也源自眾生的因果循環。他被派駐冥界,審判亡魂,確保惡者受罰、善者昇華。

 

- **與金剛亥母(Vajrabhairava)的關聯**:外閻羅是金剛亥母(Vajrabhairava)密續的特殊護法。在故事中,金剛亥母(文殊的另一化身)降伏外閻羅,使其成為佛教護法。外閻羅誓言保護金剛亥母的修行者,特別在薩迦派、噶舉派、覺囊派和格魯派中,他是三大護法之一(與六臂大黑天和騎獅毗沙門天並列)。在密宗儀軌中,修行者召喚外閻羅來清除障礙,故事描述他率領八位男性侍從(持各種武器)和八位女性侍從(暗藍色,騎乘動物),共同鎮壓惡靈。

 

- **輪迴與無常的象徵**:外閻羅的神話常被用來教導無常(impermanence)。在佛教生死輪迴圖(Wheel of Life)中,他雖與地獄界的閻羅不同,但外閻羅代表死亡的無盡循環。修行者透過觀修其法相,學習面對死亡,轉化恐懼為智慧。傳承上,他的教法由金剛持(Vajradhara)、智那達吉尼(Jnana Dakini)和拉利塔瓦金(Lalitavajra)等祖師傳遞至西藏。

 

這些故事強調外閻羅不僅是懲罰者,更是慈悲的護法,幫助眾生覺醒業報的真相。在藏傳佛教藝術中,他常出現在唐卡(thangka)中,作為修行者的守護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