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佛像底座 . 紅銅原色
佛像底座 . 紅銅原色
產品編號:3720

零售價格 NT 55000
批發價格 NT X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佛像底座 . 紅銅原色 . 鑄造

尺寸 : 29 cm

敘述 :

在藏傳佛教中,佛像底座(也稱蓮花座、寶座或基座)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與宗教功能,其地位和使用方式源於佛教的教義、藝術傳統以及藏傳佛教獨特的文化背景。以下是關於佛像底座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地位及使用方式由來的詳細敘述:

 

一、佛像底座的象徵意義與影響地位

1. **象徵神聖與尊貴**:

   - 佛像底座通常以蓮花座為主要形式,蓮花在佛教中象徵純淨與超越世俗,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代表佛陀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達到覺悟的境界。底座將佛像高高托起,彰顯佛陀、菩薩或本尊的崇高地位。

   - 在藏傳佛教中,底座的設計往往複雜且精緻,結合多層結構(如蓮花、方形基座、獅子或象徵宇宙的須彌山),象徵佛法的宇宙觀,強化佛像的神聖性。

 

2. **宇宙與法界的象徵**:

   - 藏傳佛教的佛像底座常以須彌山為原型,須彌山在佛教宇宙觀中是世界的中心,代表宇宙的穩定與和諧。底座的層次設計(如方形、圓形、八角形等)反映了宇宙的結構,象徵佛法遍及宇宙的影響力。

   - 底座上的動物圖騰(如獅子、大象、馬、孔雀、迦樓羅)則代表力量、智慧或保護,這些動物在藏傳佛教中與特定本尊或教義相關,進一步強化佛像的權威。

 

3. **供奉與儀式中的作用**:

   - 底座不僅是佛像的物理支撐,也是供奉時的焦點。藏傳佛教徒在進行供養、禮拜或冥想時,底座作為佛像的基石,幫助信眾將心神聚焦於佛陀的教法。

   - 底座的精緻程度也反映了供養者的虔誠與功德,製作精美的底座被視為對佛法的尊重,進而提升供奉者的宗教地位。

 

二、佛像底座使用方式的由來

1. **歷史與文化淵源**:

   - **印度佛教的影響**:佛像底座的起源可追溯至印度佛教時期(約公元1世紀),隨著犍陀羅與笈多藝術的發展,蓮花座開始成為佛像的標準配置。藏傳佛教吸收了這些藝術傳統,並在7世紀後將其融入藏族文化。

   - **藏傳佛教的本土化**:隨著佛教傳入西藏(約7-8世紀),底座的設計融入了藏族本土的審美與宗教符號。例如,藏傳佛教強調金剛乘(密宗)的宇宙觀,底座的結構開始融入曼陀羅(壇城)的概念,象徵法界的層次與結構。

   - **唐卡與雕塑藝術**:在藏傳佛教的唐卡(宗教繪畫)與雕塑中,底座的設計成為藝術家展現技藝的重要部分。底座的圖案、層次與材質(如金、銀、銅或木材)反映了製作時的宗教意圖與供養者的財力。

 

2. **製作與使用方式**:

   - **製作工藝**:藏傳佛教的佛像底座通常由金屬(如銅、銀、金)、木材或石材製成,經常鎏金或鑲嵌寶石。製作過程需遵循嚴格的宗教規範,例如在底座內部放置經文、寶物或聖物,以賦予其靈性力量。

   - **供奉方式**:佛像底座在寺院、家庭佛壇或修行場所中使用時,通常被置於高處,與供品(如燈、香、水、鮮花)共同構成供奉的整體。底座的高度與設計也影響供奉的儀式感,例如高大的底座常用於重要的本尊或大型寺院佛像。

   - **儀式功能**:在藏傳佛教的灌頂、開光或法會中,佛像底座作為佛像的基石,承載著本尊的加持力。信眾在禮拜時,會以底座為基準進行頂禮、繞行或冥想,底座的圖案(如蓮花瓣或曼陀羅)也成為冥想對象。

 

3. **底座的類型與演變**:

   - **蓮花座**:最常見的底座形式,象徵純淨與覺悟,常見於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等佛像。

   - **須彌座**:以須彌山為原型,多層結構,常用於重要本尊如金剛持或大日如來。

   - **動物座**:如獅子座(代表力量與威嚴)、孔雀座(代表慈悲與智慧),常與特定本尊相關,如文殊菩薩常以獅子座為底。

   - **曼陀羅式底座**:在金剛乘中,底座可能設計為曼陀羅的立體形式,象徵宇宙的縮影,用於密宗修行。

 

三、佛像底座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

- **宗教影響**:底座不僅是佛像的物理支撐,更是佛法教義的象徵載體。它的存在強化了信眾對佛陀、本尊或菩薩的崇敬,幫助修行者進入冥想或儀式的狀態。

- **文化影響**:底座的設計與製作工藝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了唐卡、雕塑和建築的審美標準。精美的底座也成為藏族工匠技藝的象徵。

- **社會影響**:在藏傳佛教社會中,供奉帶有精美底座的佛像被視為功德無量的行為,底座的華麗程度也間接反映了供養者的社會地位與虔誠心。

 

 四、總結

佛像底座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實用的支撐物,更是具有深厚宗教、文化與藝術意義的象徵物。其由來融合了印度佛教的傳統與藏族本土的文化特色,通過蓮花、須彌山等設計,體現了佛法的宇宙觀與純淨理念。底座在供奉、儀式與修行中的使用方式,強化了佛像的神聖性,成為藏傳佛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