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藏香 . 供養 . 點燈 . 西藏 尼木縣 藏香
尺寸 : 24 cm . 55 gm
敘述 :
藏香的由來
藏香(藏語:སྤོས,spos)是藏傳佛教宗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供養物品,相傳由吐蕃時期的大臣吞彌·桑布扎(7世紀)發明。吞彌·桑布扎受松贊干布派遣赴印度學習梵文與佛經,回藏後創制藏文,並開始翻譯佛經,同時將香料製作技術引入西藏,奠定了藏香的基礎。藏香的製作技術融合了印度、漢地及西藏本地苯教的文化元素,逐漸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宗教與文化符號。尼木縣吞巴鄉吞巴村作為藏香的發源地,擁有超過千年製作藏香的歷史,被譽為藏香的故鄉。
藏香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與地位
藏香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及象徵意義,其地位可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1. **宗教供養的核心角色**:藏香是藏傳佛教供養儀式中的重要物品,用於供奉佛、法、僧三寶。在寺院法會、祈願法會(如拉薩正月祈願法會)、佛誕紀念等宗教活動中,點燃藏香以表達虔誠與敬意,淨化環境並連結人與神聖之間的靈性氛圍。
2. **淨化與驅邪功能**:藏傳佛教認為,藏香的煙霧具有淨化空間、驅除穢氣與邪靈的作用。尤其在密宗儀軌中,藏香被用於調和身心,幫助修行者進入冥想或禪定狀態,增強與本尊的靈性聯繫。
3. **文化認同的象徵**:藏香不僅是宗教器物,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尼木藏香與優·敏芭藏香、敏珠林藏香並稱「西藏三大藏香」,其製作工藝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藏族傳統工藝的精髓與文化傳承。
4. **醫療與養生功能**:藏香的配方常包含藏紅花、麝香、沉香等藥材,與藏醫學密切相關。根據藏醫理論,藏香的煙霧可調節人體「龍、赤巴、培根」三要素,促進身心平衡,常用於治療失眠、焦慮等症狀。
藏香的使用方式
藏香在藏傳佛教中的使用方式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供佛與法會**:在寺院或家中佛堂,藏香被點燃置於香爐中,作為供奉佛像或本尊的供品。藏香的煙霧被認為能將供養者的祈願傳達至佛菩薩,常用於祈福、超度或紀念重要佛教節日(如藏曆四月七日的佛誕)。
2. **淨化儀式**:在藏傳佛教的密宗儀軌中,藏香用於淨化道場或修行場所。例如,在桑耶寺等密教道場,僧人會點燃藏香以淨化環境,驅除負能量,為灌頂或修法創造清淨的空間。
3. **冥想與修行**:修行者使用藏香輔助冥想,香氣有助於平靜心神,進入更深的禪定狀態。特別是在無上瑜伽部的修習中,藏香被用於調節氣脈,增強修行效果。
4. **日常與節慶應用**:在西藏民間,藏香不僅用於宗教場合,也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雪頓節、望果節等傳統節日中,藏香被點燃以增添節慶氣氛,祈求豐收與平安。
尼木藏香的獨特之處
尼木縣吞巴鄉是藏香的主要產地,其製作工藝以手工為主,採用當地柏樹泥為主要原料,輔以藏紅花、麝香、白檀香、紅檀香、沉香、豆蔻、冰片等數十種珍貴香料。這些香料被研磨成粉,與水調和成香泥,通過牛角工具擠壓成條狀後陰乾製成。尼木藏香的特點在於:
- **原料獨特**:吞巴村利用當地溪水驅動水磨,將柏樹木塊研磨成細膩的柏樹泥,確保藏香質地純正。
- **配方多樣**:根據用途和檔次,藏香配方從簡單的三種香料到複雜的數十種香料不等,高檔藏香常含珍貴藥材,氣味濃郁且持久。
- **文化傳承**:尼木藏香的製作技藝世代相傳,體現了藏族對自然與宗教的和諧理念。
歷史背景與文化影響
藏香的發展與藏傳佛教的傳播密切相關。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隨著文成公主和毗俱底公主將佛教引入吐蕃,藏香開始作為宗教儀式的供品。8世紀蓮花生大師入藏後,進一步融合苯教元素,使藏香的製作與使用更加系統化。儘管9世紀朗達瑪滅佛期間藏香的使用受到抑製,但10世紀後隨著佛教復興(後弘期),藏香重新成為藏傳佛教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論
尼木縣藏香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宗教供養的必需品,更承載了淨化、修行與文化傳承的多重功能。其製作工藝與配方體現了藏族對自然與靈性的深刻理解,成為連接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的橋樑。作為西藏三大藏香之一,尼木藏香以其悠久的歷史與精湛的工藝,在藏傳佛教及藏族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