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手搖轉經輪
手搖轉經輪
產品編號:0437-1

零售價格 NT 25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金屬 . 電鍍 . 彩繪 . 木質手柄 . 六字大明咒

尺寸 : 15cm / 紅色 . 藍色 . 綠色 /內置經文 7800遍/一圈.

敘述 :

手搖轉經輪(藏語:མ་ནི་ཆོས་ཀོར།,Mani Chokhor)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與文化意義,是一種結合信仰、修行與象徵的工具。以下是有關其影響地位及使用方式由來的詳細敘述:

 

 **影響與地位**

1. **宗教意義**:

   - 轉經輪被視為佛法(Dharma)的象徵,轉動它被認為等同於誦讀經文或祈禱,是一種積累功德的修行方式。

   - 手搖轉經輪內通常裝有寫滿經文(主要是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的紙卷,轉動一次等於誦讀其中所有經文,象徵傳播佛法與淨化業障。

   - 在藏傳佛教中,轉經輪不僅是個人修行的工具,也被認為能為周遭環境帶來加持,驅散負面力量,促進和平與祥和。

 

2. **文化影響**:

   - 轉經輪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徵,廣泛出現在寺院、家中或朝聖路上,體現了藏傳佛教深入日常生活的特點。

   - 它將複雜的宗教理念簡化為具體的行動,使普通信眾也能參與修行,特別是對不識字或無法長時間誦經的人來說,手搖轉經輪是一種便捷的修行方式。

   - 在藏區,轉經輪的使用也與朝聖活動密切相關,信眾常手持轉經輪沿著聖地(如拉薩的大昭寺)繞行,強化靈性連結。

 

3. **社會功能**:

   - 轉經輪的使用促進了藏傳佛教社群的凝聚力,無論是個人修行還是集體繞轉大型轉經輪,都體現了共同的信仰。

   - 手搖轉經輪因其便攜性,成為藏族人民在遷徙或流亡時的重要宗教物品,幫助他們在異地維持信仰與文化認同。

 

 **使用方式與由來**

1. **使用方式**:

   - **持握與轉動**:手搖轉經輪通常由木柄、金屬或木製圓筒組成,內部裝有經文卷。信眾持柄順時針轉動(象徵佛法輪轉),同時心中默念六字真言或其他咒語。

   - **場所與時機**:轉經輪可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特別是在朝聖、冥想或日常生活中。信眾常邊走邊轉,結合身體、語言與心靈的修行。

   - **大型轉經輪**:除了手搖式,藏區還有固定在寺院或路邊的大型轉經輪,信眾繞行並推動,效果與手搖轉經輪類似。

   - **心態與意圖**:轉動時需保持虔誠與專注,懷著慈悲與利他的心願,否則僅是機械動作,難以獲得功德。

 

2. **由來與歷史**:

   - **起源傳說**:轉經輪的起源常與藏傳佛教的傳播相關,特別是與蓮花生大士(Guru Rinpoche)或宗喀巴大師等重要人物聯繫在一起。據說轉經輪的設計靈感來自佛陀的「轉法輪」,象徵佛法傳播四方。

   - **文獻記載**:轉經輪的具體形式可能在公元7至8世紀隨著藏傳佛教的形成而發展。早期佛教中的「法輪」概念被具象化為實體工具,方便信眾修行。

   - **技術演變**:手搖轉經輪的設計結合了藏族的手工藝技術,內部經文卷的製作與印刷技術的進步(如木刻印刷)使轉經輪得以普及。經文卷通常包含數千至數百萬遍的咒語,增強其宗教效力。

   - **文化融合**:轉經輪的發展也受到藏區與周邊地區(如印度、尼泊爾)的文化交流影響,特別是金屬工藝與佛教藝術的結合,使轉經輪成為兼具實用與美學的宗教器物。

 

 **現代應用**

在當代,隨著藏傳佛教的全球化,手搖轉經輪被藏族以外的佛教徒廣泛使用,甚至成為文化交流的象徵。現代轉經輪還有太陽能或電動版本,適應新時代需求,但其核心意義不變。同時,手搖轉經輪也出現在藏傳佛教的藝術品與紀念品中,成為傳播藏族文化的媒介。

 

 **總結**

手搖轉經輪在藏傳佛教中不僅是修行的工具,更是佛法傳播與慈悲精神的象徵。其便捷性與深刻的文化意義使其在藏族社群中占有重要地位。從起源到現代,它結合了宗教信仰、技術發展與文化傳承,成為藏傳佛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