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批發商: |
|
/ |
|
|
|
|
|
|
|
|
尊貴之道的次第如下:正確的見地、正確的想法、正確的言詞、正確的行為、正確的生計、正確的努力、正確的覺醒與正確的專注--釋迦牟尼佛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 布料 . 印刷 . 卷軸 . ( 文殊菩薩 )
尺寸: 約122 x 83 公分
敘述 :
文殊菩薩(藏文:འཇམ་དཔལ་དབྱངས།,Jampeyang,梵文:Mañjuśrī)在藏傳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徵,代表洞悉宇宙真相的無上智慧與覺悟。他是諸佛智慧的化現,常被尊為「智慧菩薩」,在藏傳佛教的教義與修行中佔有重要地位。以下是關於文殊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意義與由來的簡要敘述:
**意義**
1. **智慧的象徵**: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代表破除無明、洞察實相的能力。他的智慧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超越二元對立的覺悟,能幫助修行者斷除煩惱、了悟空性。在藏傳佛教中,文殊菩薩被認為能啟發修行者的智慧,幫助他們在修行的道路上獲得清晰的洞見。
2. **教法與辯論的守護者**:
文殊菩薩與佛教教義的傳播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藏傳佛教的學術傳統中。他被視為辯經(辯論佛法)與學問的守護者,許多藏傳佛教的學者與修行者在研習佛法或進行辯論時,會祈請文殊菩薩加持,以增進思辨能力與理解力。
3. **慈悲與行動的結合**:
文殊菩薩不僅代表智慧,也體現了慈悲與行動的結合。他以智慧引導眾生脫離痛苦,並以慈悲心化現各種形象,適應不同眾生的需求,幫助他們走向覺悟。
4. **文化與藝術的啟發者**:
在藏傳佛教中,文殊菩薩也被視為文化、藝術與學問的啟發者。他的形象常出現在唐卡(藏傳佛教的宗教繪畫)與寺院裝飾中,象徵智慧啟迪下的創造力。
**形象與象徵**
文殊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形象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持劍與經書**:他右手持燃焰智慧劍,象徵斬斷無明與煩惱;左手持《般若波羅蜜多經》(智慧經典),代表般若智慧。
- **蓮花與孔雀**:他常坐在蓮花座上,背後有時伴隨孔雀,象徵純淨與智慧的光輝。
- **年輕形象**:文殊菩薩常以十六歲的青年形象出現,象徵智慧的青春與活力。
**由來**
1. **源自印度佛教**:
文殊菩薩的信仰起源於印度大乘佛教,特別是在《華嚴經》、《般若波羅蜜多經》等大乘經典中,他被描述為釋迦牟尼佛的脇侍菩薩,與普賢菩薩一起輔助佛陀傳法。他的名字「Mañjuśrī」意為「美妙吉祥」,象徵智慧與慈悲的完美結合。
2. **傳入藏傳佛教**:
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約7-8世紀),文殊菩薩的信仰隨之扎根。藏傳佛教將文殊菩薩與藏地文化結合,視其為重要本尊之一。在藏傳佛教的四大教派(寧瑪、噶舉、薩迦、格魯)中,文殊菩薩都受到廣泛崇拜,尤其在格魯派中,他與宗喀巴大師的智慧傳承密切相關。
3. **與藏地聖地的聯繫**:
在藏傳佛教傳統中,文殊菩薩被認為與中國五台山有特殊淵源,認為五台山是他的道場(聖地)。藏傳佛教徒常將五台山視為朝聖地,祈求文殊菩薩的智慧加持。
4. **化現傳說**:
文殊菩薩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曾化現為多位歷史人物或高僧,例如藏王松贊干布(被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以智慧推動佛教在西藏的弘揚。此外,許多藏傳佛教的大師,如宗喀巴、龍樹菩薩等,也被認為與文殊菩薩有密切的法脈關聯。
### **修行中的角色**
在藏傳佛教的修行中,文殊菩薩的本尊修持非常普遍。修行者通過念誦文殊菩薩的真言(如「嗡阿惹巴札那諦」,Om Ara Pa Ca Na Dhih)或修持文殊法門,祈求增進智慧、記憶力與理解力。特別是在學習佛法經典、進行辯論或禪修時,文殊菩薩的加持被認為能幫助修行者克服障礙,獲得洞察力。
### **結語**
文殊菩薩在藏傳佛教中是智慧與覺悟的核心象徵,他的由來融合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經典傳承與藏地文化的獨特詮釋。他不僅是修行者追求智慧的指引者,也是文化、學術與慈悲的啟發者。通過修持文殊菩薩的法門,藏傳佛教徒尋求超越世俗的智慧,邁向究竟的解脫。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