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批發商: |
|
/ |
|
|
|
|
|
|
|
|
一隻善吠的狗不會被認為是好狗,而一個能言善道者也不會被認定是個好人。
-佛陀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 布料 . 印刷 . 卷軸 . ( 千手觀音 )
尺寸: 約122 x 83 公分
敘述 :
千手觀音(藏文:སྤྱན་རས་གཟིགས།,音譯:Chenrezig)在藏傳佛教中是極為重要的菩薩,象徵大慈大悲,代表無邊的慈悲與智慧,是觀世音菩薩(Avalokiteśvara)的化身之一。其千手千眼的形象在藏傳佛教中有深刻的宗教與文化意義,並與特定的神話故事和傳說密切相關。以下將從意義與神話故事的由來進行敘述:
一、千手觀音在藏傳佛教中的意義
1. **大慈大悲的象徵**:
- 千手觀音以其「千手」象徵無量的慈悲力量,能夠同時救度無數眾生;「千眼」則代表無邊的智慧,能洞察眾生的痛苦與需求。這種形象強調觀音菩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救度能力。
- 在藏傳佛教中,千手觀音(藏語:Chenrezig)被視為西藏的守護神,與藏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緊密相連。藏人相信,歷代達賴喇嘛是千手觀音的化身,承擔著引導眾生脫離苦海的使命。
2. **眾生平等的救度**:
- 千手觀音的形象體現了菩薩對一切眾生的平等慈悲,不分種族、階級或善惡,皆以無私的愛與智慧加以救度。其千手千眼也象徵菩薩能以無數方式(方便法門)適應不同眾生的需求。
3. **六道輪迴的救贖**:
- 在藏傳佛教中,千手觀音被認為能幫助眾生從六道輪迴的痛苦中解脫,尤其是在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中受苦的眾生。藏人常唸誦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Oṃ Maṇi Padme Hūṃ)以祈求觀音的加持。
4. **文化與藝術的象徵**:
- 千手觀音的形象在藏傳佛教藝術中極為常見,常見於唐卡、壁畫與雕塑。其複雜而莊嚴的造型反映了藏傳佛教對慈悲與智慧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藏族藝術的精湛工藝。
---
### 二、千手觀音神話故事的由來
千手觀音的神話故事在藏傳佛教中有多個版本,與其在印度佛教及漢傳佛教中的傳說有所不同,但核心都圍繞著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以下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千手觀音神話故事之一:
1. **觀音發願救度眾生**:
- 根據傳說,觀音菩薩(Chenrezig)在遠古時代發下大願,誓要救度六道輪迴中的所有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成就佛果。他承諾,若無法完成此願,願自己的頭顱裂成千片,身體碎成千塊。
- 觀音菩薩歷經無數劫,勤奮不懈地救度眾生,但發現眾生的苦難無窮無盡,輪迴中的眾生因無明與業力不斷再生,難以全部解脫。觀音感到疲憊與沮喪,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的願力。
2. **頭裂千片與千手千眼的誕生**:
- 由於無法完成救度所有眾生的宏願,觀音菩薩的頭顱因願力未成而裂成千片,身體也隨之破碎。此時,諸佛(如阿彌陀佛或釋迦牟尼佛)出於慈悲,將他的頭顱重塑為十一面(象徵觀察十方與無量智慧),並賜予他千手千眼。每隻手中持不同法器,象徵不同的救度方式;每隻手上的眼睛則代表洞察眾生苦難的能力。
- 這一形象的誕生,標誌著觀音菩薩獲得了無限的慈悲與智慧,能以無數化身同時救度無數眾生。
3. **與西藏的淵源**:
- 在藏傳佛教的傳說中,千手觀音與西藏的起源有密切聯繫。據說,西藏的創造與千手觀音的化身有關。一則神話提到,千手觀音化身為一隻神猴,與羅剎女結合,生下了藏族的祖先。此外,藏傳佛教認為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皆為觀音菩薩的化身,延續其慈悲事業。
- 另一傳說提到,千手觀音將「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傳授給藏人,作為修行的核心咒語,幫助眾生淨化業障,獲得解脫。
三、千手觀音在藏傳佛教中的修持
1. **六字真言的修持**:
- 千手觀音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藏傳佛教中最普遍的咒語,藏人相信唸誦此咒能獲得觀音的加持,淨化心靈,累積功德,並最終脫離輪迴。
- 六字真言的每一個字對應六道輪迴,象徵千手觀音對所有眾生的救度。
2. **儀軌與供奉**:
- 藏傳佛教中的千手觀音修持包括專門的儀軌、曼陀羅供奉與禪定觀想。修行者通過觀想千手觀音的形象,冥想其慈悲與智慧,以淨化自身業障並增長慈悲心。
- 寺院中常供奉千手觀音的唐卡或塑像,作為信眾朝拜與祈福的對象。
3. **節慶與活動**:
- 在藏傳佛教的節日或法會中,千手觀音常被供奉與讚頌。例如,在拉薩的布達拉宮或大昭寺,信眾會以千手觀音為中心進行朝拜與法事活動。
四、總結
千手觀音在藏傳佛教中是慈悲與智慧的終極象徵,其千手千眼的形象體現了無邊的救度能力與對眾生的平等關愛。其神話故事源於觀音菩薩為救度眾生而發下的宏願,以及諸佛賜予的千手千眼化身,特別是在藏傳佛教中與西藏的起源、達賴喇嘛的化身傳說緊密相連。通過修持六字真言與供奉儀軌,藏人將千手觀音視為精神支柱,祈求其加持以脫離輪迴之苦,達成解脫與覺悟。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