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銅製 . 鍍鎳 . 合金
尺寸 : 直徑 約 9.5 公分 / 高度 約 11.5 公分
敘述 :
香爐,又稱為熏爐,是一種用於燃燒香料的容器,具有深厚的文化與宗教意義。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春秋時期,並在不同的文化中展現出獨特的設計與用途。
起源與演變
香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的香爐多用於祭祀活動。到了戰國時期,香爐的製作技藝已經非常精湛,例如陝西寶雞市雍城遺址出土的鳳鳥銜環銅香爐。漢朝時期,香爐更加普及,並出現了陶製香爐,有些還施以彩繪,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繪陶香爐。
西漢中期,博山爐成為香爐的代表形制,其名字來源於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博山爐的設計模仿仙山的形狀,焚香時香煙從爐蓋的鏤空紋飾中飄出,營造出仙境般的意境。
文化意義
香爐在宗教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佛教和道教中。信眾在祭祀時將香插入香爐,燃燒的香煙被認為能夠淨化環境,並傳達祈求的心意。香爐的設計也因宗教需求而多樣化,例如佛教的臥香爐和道教的手爐。
此外,香爐的造型和材質常常反映出當時的工藝水平和文化品味。例如,唐朝的香爐造型趨向多元化,製作更加精良,甚至出現了可置放於被褥中的香囊。
傳說與故事
香爐的設計常與神話故事相連,例如博山爐的靈感來自於仙山的傳說。這些仙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香爐的煙霧象徵著與仙境的連結,寄託了古人對長生不老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香爐不僅是一種實用器具,更是一種文化藝術品,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