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雪山泰國舍利
雪山泰國舍利
產品編號:2141_C

零售價格 NT 900
批發價格 NT 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泰國雪山舍利 . 遺物 . 信仰 . 供養

尺寸 : 罐裝 . 每珠大約 0.2~0.5 cm

敘述 :

泰國雪山舍利的概述

 

"雪山舍利"(Snow Mountain Relic)在佛教聖物中,通常指源自西藏岡仁波齊山(又稱岡底斯山或德斯雪山)的自然結晶體聖物,這座海拔約6600米的聖山被視為佛教密續中勝樂金剛二十四聖境之首。然而,由於其在泰國佛教圈的廣泛流通與供奉,特別是在泰國北部清邁地區及邊境寺廟,常被標榜為"泰國雪山舍利"或與泰國本土聖物(如龍宮舍利、金剛舍利)混用銷售。這導致一些混淆,但核心概念仍根植於藏傳佛教傳統。在泰國,雪山舍利常被視為高維能量結晶,用於護持修行者,並融入泰國上座部佛教的儀式中。下面我將詳細敘述其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由來以及相關故事。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雪山舍利在佛教儀式中扮演"加持與護持聖物"的關鍵角色,被歸類為"幻化舍利"(非人身火化後的遺骨,而是能量場域物質化的結晶)。其功能超越一般礦物,具有高頻空性能量,能連結佛菩薩場域,幫助修行者淨化身心、累積功德。具體角色包括:

 

1. **供養與福德積累**:在泰國寺廟(如清邁的素帖寺或邊境龍宮洞相關道場),雪山舍利常置於舍利塔或佛龕中供奉。儀式中,信眾以藏紅花(saffron)或白米鋪底,放置舍利於上,每月更換供品(藏紅花變黑捲曲即換)。這象徵"空性供養",等同供養釋迦牟尼佛或蓮華生大士,帶來巨量福報,如免災避厄、智慧增長。泰國佛教徒相信,供養越多數量,福德回饋越強大,尤其在宋干節(潑水節)或寺廟開光儀式中,用來淨化環境,形成能量結界。

 

2. **佩戴與個人護持**:泰國信眾常將小顆雪山舍利(約2-5mm)製成吊墜或佛牌,佩戴於頸間或手鐲。這在日常儀式如晨誦經或出行祈福中扮演"守護符"角色,能主動以高維意念溝通,幫助供養者化解魔擾、提升人緣財運。與泰國本土佛牌結合時(如崇迪佛牌),它強化"擋險避災"的功效,據傳能增生小舍利,象徵功德生生不息。

 

3. **佈施與共修**:在泰國的僧侶浴佛或放生儀式中,雪山舍利用於佈施他人,發無三輪體空(無施者、受者、物)的菩提心,能放大功德。寺廟圓寂高僧火化後,也可能將雪山舍利裝藏於佛像內,作為"法身連結"的媒介,幫助信眾接近空性開悟。

 

4. **特殊儀式應用**:在泰國藏傳佛教融合的道場(如北部邊境),雪山舍利參與"岩藏開光"或"能量淨化"儀式,僧侶誦《勝樂金剛》密咒,激活其結界功能。與泰國上座部傳統結合時,它輔助"浴僧"(潑水淨身)儀式,象徵清除業障。市售產品常標註"泰國雪山舍利",強調其在招財護身上的作用,但需辨別真偽,避免與泰國金剛舍利混淆。

 

總體而言,在泰國佛教中,雪山舍利不僅是靜態聖物,更是動態"高維生命體",能主動守護供養者,加速修行進程。其能量如鏡子,反射供養者的信念,強調恭敬心而非形式。

 

由來

 

雪山舍利的由來可追溯至佛教密續記載,源自西藏岡仁波齊山的自然岩藏結晶,非人工製造。岡仁波齊山位於西藏阿里地區,與印度、尼泊爾交界,藏語意為"雪聖",梵語稱"神的天堂"。此山被認定為釋迦牟尼佛轉法輪的聖地,山中岩庫每年自然產出圓潤結晶(最大約5mm),其形成過程為:歷代大成就者(如蓮華生大士、密勒日巴)在此閉關修行,其空性場域與山中靈氣凝聚,物質化為舍利。藏歷四月十五日(佛陀成道日),僧侶上山取出,換取物資流通。

 

在泰國脈絡下,雪山舍利約於20世紀中後期經藏傳佛教傳入北部清邁及泰緬邊境,與當地"龍宮洞"聖地融合。泰國版本常源自同一岩藏,但經當地僧侶加持流通。有些產品標"泰國雪山舍利",實際可能為岡仁波齊原礦在泰國加工,或混以泰國金剛舍利(產自北部三百峰山洞的能量石)。其稀有性高,大小多為2mm以下,霧面或亮面,偶有氣泡或斷裂,為自然現象。

 

相關故事

 

雪山舍利的傳說根植於岡仁波齊山的聖史,融合神話與歷史,強調其神聖起源:

 

1. **佛陀轉法輪與五百羅漢常住**:據《勝樂金剛續》,釋迦牟尼率五百羅漢降臨岡仁波齊,以神變現勝樂金剛與金剛亥母像,轉授密法。羅漢法身永住山中,其能量滲入岩石,形成舍利。故事中,佛陀授記此山為"十三佛地法界",舍利即其幻化身,具備連結法界的威力。泰國僧侶流傳,此能量傳至邊境洞穴,與龍王護持的舍利融合。

 

2. **成就者閉關與能量凝聚**:相傳蓮華生大士(8世紀)於山中降伏魔眾,圓寂後其場域感召岩石生舍利。另一故事:密勒日巴(11世紀)在此苦修,歌頌山靈,引發靈氣凝聚。現代傳聞,2025年藏歷取出時,僧侶感應光明加持,證實其為"活聖物",能增生小舍利,如同福德生長。

 

3. **泰國傳入與混淆傳說**:在泰國,雪山舍利的故事常與龍宮舍利交織。龍宮傳說:1800多年前,印度高僧率五百比丘渡海傳法,途經泰國南部千峰山,發現"龍宮洞"(聚集炫光能量),入內修行圓寂,其金剛法體罡氣與龍王藏匿的佛舍利融合,凝結成石。雪山舍利被視為其"姊妹聖物",經清邁高僧從西藏運入,融入泰國佛牌製作。市面故事多為:佩戴者遇險時,舍利發光護持,如一信眾在車禍中安然脫險,歸功其能量結界。

 

這些故事強調雪山舍利的"活意識":每顆皆為獨立高維個體,會選擇有緣人,阻礙即機緣未到。泰國信眾視其為"空性鏡子",投射善念即顯化福報。

 

總結,泰國雪山舍利雖源自西藏聖山,但在其本土流通中融入泰國佛教的護身文化,成為橋接藏傳與上座部的聖物。若欲親供,建議至清邁寺廟求證真偽,恭敬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