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泰國米舍利
泰國米舍利
產品編號:2141_B

零售價格 NT 20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泰國米舍利 . 遺物 . 信仰 . 供養

尺寸 : 罐裝 . 每珠大約 0.2~0.5 cm

敘述 :

泰國舍利子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由來與故事

 

在泰國佛教傳統中,「米舍利」應指「舍利子」(Saririka-dhatu,或簡稱舍利),這是佛教聖物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遺物,源自釋迦牟尼佛陀或高僧圓寂後遺體火化(荼毘)所留下的堅硬晶體。泰國作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主要中心,舍利子信仰深受斯里蘭卡影響,自古即視其為佛陀的「第二真身」,不僅是信仰核心,更是社會儀式與文化象徵。以下詳細敘述其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由來,以及相關傳說故事。

 

#### 舍利子在泰國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泰國舍利子被視為佛、法、僧三寶的具現,代表永恆的覺醒與慈悲,供養它如同親見佛陀,能帶來吉祥、消災、淨化身心,並助修行者開啟正見、壓制業障、最終導向涅槃。在儀式中,它扮演多重角色,主要體現於塔廟供奉與節慶活動:

 

- **象徵與供養核心**:舍利子安置於佛塔(Stūpa)或支提(Cetiya)內,塔身象徵宇宙中心(如須彌山),紀念佛陀一生四聖地(誕生、成道、轉法輪、涅槃)。供養分為「利養供養」(Misapuja,用花、香、金箔、蠟燭等物品)和「道行供養」(Pattipattipuja,透過誦經、禪坐、持戒修行)。例如,在曼谷的金沙塔(Phu Khao Thong),信眾每日繞塔貼金箔、獻花,祈求心靈純淨與福德增長。

 

- **淨化與吉祥儀式**:最常見的是「浴舍利」儀式,使用香水、花瓣或潔淨水清洗舍利或塔身,常在潑水節(Songkran)或衛塞節(Visakha Bucha Day,紀念佛陀誕生、成道、涅槃)舉行。浴後灑水於信眾,象徵洗淨罪業、迎來新生。皇家儀式中,如拉瑪王朝時期,會舉行全國性遊行,將舍利置於彩車或船上巡遊,驅除疫病、祈求國泰民安。

 

- **避厄與個人修行**:在蘭納(Lanna)傳統中,信眾依生肖禮拜特定舍利塔(如屬鼠者禮清邁的Phra Dhatu Si Jom Thong塔),避開厄運。高僧舍利(如Phra Ajan Mun)常被製成護身符,助持戒者增強定力。儀式強調真誠:若心不純,舍利會「消失」或不顯奇蹟;反之,能生光、變色,強化集體信仰與社會和諧。

 

這些角色不僅強化個人修行,還促進社區團結,如在洛坤府的「布遊行上塔」儀式,每年月圓日用千碼布繞塔,象徵無盡功德循環。

 

舍利子的由來

舍利子的由來可溯源至佛陀涅槃,後經歷史傳播進入泰國。根據《大般涅槃經》,佛陀於拘尸那羅(Kusinara)入滅前發願:其遺體將化為豆粒大小的晶體,分裂供養普世,讓眾生種下成佛因緣。涅槃後,遺體經香湯沐浴、多層棺槨包裹,火化時不生灰燼,只剩純淨「身體」如奶油溶解般凝結成舍利。

 

- **起源與分類**:舍利分為「碎身舍利」(Vippakinnadhatu,分散供養)和「全身舍利」(Navippakinnadhatu,完整保留)。前者包括頭頂骨、脛骨、佛牙等七類;後者為完整遺體。依形狀分三類(菜籽大小如茉莉花蕾色、碎米大小如琢珍珠色、豆粒大小如黃金粉色),後擴至六色(加粉紅、紅、紅玉石)。性質奇特:輕盈如無重、可浮水、吸力強、能聚合成團、發光變色。來源擴及阿羅漢(如舍利弗的圓長白黃色)和高僧(如Phra Ajan Mun的圓形多色)。

 

- **傳入泰國的歷史**:泰國古稱「金地國」(Suvarnabhumi),舍利最早由阿育王(公元前3世紀)派九路線傳教團引入,第八路線由須那(Sona)和優多羅(Uttara)長老攜帶,建佛統塔(Phra Prathom Chedi)安置,為泰國最早舍利塔,受印度桑奇塔影響。素可泰王朝(1238年起)受斯里蘭卡南傳佛教啟發,大量建塔(如華富里、大城府古塔)。近代強化:拉瑪二世(1810-1817)得斯里蘭卡僧王獻舍利與菩提樹;拉瑪五世(1868-1910)先得佛牙舍利(1877,安置金沙塔),後得Piprahwa舍利(1898,從印度Piprahwa古塔發掘,證為佛陀真身,途經董里府遊行供養,1899安置金沙塔,並分送緬甸、斯里蘭卡)。2007年,斯里蘭卡再獻舍利至Wat Prayoon寺,意外發現寺內原有舍利。這些事件奠定泰國舍利信仰,融入王室與民間,視為國寶。

 

未來預言:佛歷5000年(約剩2400年)時,舍利將集結成佛像,顯最後說法後消逝(Dhātu-Parinibbāna),象徵佛教興衰循環。

 

相關故事

泰國舍利信仰充滿傳奇故事,融合經典記載與民間奇蹟,強化其神聖性:

 

- **佛陀涅槃與分配傳說**:佛陀忍赤痢病至拘尸那羅,阿難三次懇求留世,佛拒絕,囑依國王禮葬。末羅王焚化失敗,天神阻火待迦葉尊者,五百羅漢抵達後始成。七國王圍城爭舍利,香姓婆羅門勸分八份(摩揭陀國等八國各一份),另兩國取寶瓶與灰燼建塔,總成「十國十塔」。阿育王後收集建八萬四千塔,分九路線弘法,包括泰國線。

 

- **傳入泰國的王室奇蹟**:1047年,Phra Jao Atit王追烏鴉至Haripunchai塔,見舍利放六色光芒,建塔供養。1384年,Somdej Phra Ramesuan王於Wat Mahathat塔見舍利顯現,強化信仰。拉瑪五世迎Piprahwa舍利時,遊行途經各地,信眾見舍利發光,視為國運昌隆徵兆。

 

- **現代生滅奇蹟**:訪談中,一位法師見九顆舍利生百餘顆;另一位見八顆變九顆、增大。女居士祈求佛像得三顆獻法師,法師發願禪坐至晨,得多色舍利(門鎖無人進)。反之,無供養者見30-40顆減至18顆,提醒正念。素可泰Phra Mahathera Sresattha Ratcha Juramanee塔舍利,曾發黃紅黑綠白光,如閃電河流。玉佛寺七舍利浴時發六色光,入佛像各部(髮髻、臉等)。

 

這些故事不僅娛樂,更教導真誠供養得福,盲信則失。泰國舍利信仰影響深遠,促成藝術(如覆缽塔建築)、風俗(如生肖塔禮拜),並在當代如法身寺(Dhammakaya)延續,強調道德與團結。

 

總之,泰國舍利子不僅是遺物,更是活的信仰橋樑,連結古今、個人與宇宙,透過儀式與故事,引導信眾走向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