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金色八供杯有底座(小)
金色八供杯有底座(小)
產品編號:1079

零售價格 NT 8000
批發價格 NT X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銅質 . 電鍍 . 鑄造 . 鑲刻

尺寸 : 6 cm 直徑 / 8 個(一組)

敘述 :

八供杯(或稱八供具、八水供)是藏傳佛教(金剛乘)中常見的供養儀軌之一,用以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積聚福德。它由八個杯子組成,每個杯子代表一種供養品,象徵八種殊勝的供養方式,能對治貪嗔癡等煩惱,淨化身心。這些杯子通常以金、銀、銅或瓷器製成,陳設於佛壇前,排列有序。雖然在漢傳佛教中較少見,但其核心概念源自印度古籍,並融入密續修持中。

 

八供杯的由來

 

八供杯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印度時代,最初並非純粹的宗教儀式,而是世間迎賓的禮遇習俗。據傳,古印度因氣候炎熱,貴賓遠道而來時,主人會準備八種款待物品,以示敬重:先供飲水解渴,接著提供洗足水,然後獻花、香、燈、塗油、食物與音樂,讓來賓身心舒適。這八種禮遇後來被佛教化,融入供養三寶(佛、法、僧)的傳統中,成為象徵「八風不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修行工具。

 

在佛教經典中,如《華嚴經》與密續部類的記載,八供被視為對佛陀的殊勝供養,能積聚無量功德。藏傳佛教特別重視此儀軌,認為它源自本尊的壇城供養,透過供水等實物,觀想轉化為無盡的法界供養。噶居傳承中,更強調八供水是積德的最佳方式,能對治貧窮與饑渴業障。 總體而言,這由世間禮儀演變而成的供養法門,強調純淨與恭敬,已成為藏傳佛教日常修持的核心。

 

八供杯的使用時機

 

八供杯的使用時機靈活多樣,主要用於日常修持、特別法會或本尊觀想時,目的是培養布施心與淨化業障。具體而言:

 

- **日常供養**:最常見的時機是每日早晨,在佛堂或個人壇城前供水,象徵新一天的清淨與恭敬。傍晚或就寢前回收供水,避免過夜變質。這種每日供水可積累無量功德,尤其適合在家修行者。

  

- **法會與修法時**:在藏傳佛教的灌頂、消業儀軌、火供或本尊瑜伽中,使用八供杯作為壇城供養的一部分。例如,於大威德金剛或文殊菩薩的修持中,於開啟壇城時陳設,以加持修法力量。

 

- **特殊場合**:如農曆初一、十五、佛誕日,或個人祈福時,可擴大供養規模。晚上倒水時,觀想布施給餓鬼道眾生,化解饑渴之苦。

 

總之,使用時機以「清晨供、晚間收」為原則,強調持續性,而非偶爾進行,以養成恭敬習慣。

 

八供杯的使用方式

 

八供杯的使用方式注重潔淨、順序與觀想,須以恭敬心操作。以下是標準步驟與細節:

 

1. **準備與陳設**

   - **杯具清潔**:使用前,以淨布擦拭八個杯子至無塵垢,象徵去除五毒(貪、嗔、癡、慢、疑)。杯子從左至右排列,依序代表八供。

   - **材料準備**:前兩個杯供水(清水),其餘杯以白米或珠寶(珊瑚、珍珠)為基底,置入相應供品。供水須用新鮮、未煮過的水,避免雜質。

 

 2. **八供的順序與內容**

   八供的排列由左至右(面向佛像時),次序固定如下表所示。每種供養皆觀想轉化為無盡法界之物,供養十方三世諸佛:

 

   | 順序 | 供養名稱 | 杯中內容 | 象徵意義 |

   |------|----------|----------|----------|

   | 1    | 飲水(阿伽水) | 清水 | 供佛飲用,解渴、表恭敬 |

   | 2    | 洗水(漱口水) | 清水 | 供佛洗足或漱口,淨化身心 |

   | 3    | 花 | 白米 + 鮮花或紙花 | 供花,悅目、表莊嚴 |

   | 4    | 香 | 白米 + 線香或香粉 | 供香,悅鼻、表清淨 |

   | 5    | 燈 | 白米 + 燈芯(或小蠟燭) | 供燈,破暗、表智慧 |

   | 6    | 塗香(油) | 白米 + 香油或酥油 | 供塗油,柔軟身心、表加持 |

   | 7    | 食(果) | 白米 + 果實或食物 | 供食,解饑、表豐饒 |

   | 8    | 樂 | 白米 + 小鈴或樂器圖像 | 供樂,悅耳、表喜悅 |

 

3. **供養過程**

   - **供水與持誦**:早晨,從右至左(逆時針)逐杯注入清水,邊供水邊持誦八供咒(如「嗡 阿吽」或專屬心咒),觀想水變成甘露,充滿壇城。

   - **觀想與迴向**:供水後,雙手合十,觀想八供擴大為無邊供雲,納受佛光加持。每日持續,可對治八風。

   - **回收與布施**:傍晚,從右至左逐杯倒出水(勿從左至右,以免逆轉功德),倒於乾淨處(如花園或無人踐踏土地),觀想布施三惡道眾生。倒後用淨布擦乾,倒扣置於壇上,避免塵埃。

 

4. **注意事項**

   - 杯子大小適中(勿太大),供水勿飲用個人(以免混雜業力)。若無實物,可全用水代替,觀想轉化。

   - 初學者可從七杯水開始(省略樂供),逐步完整八供。

 

透過此儀軌,不僅積德,更能生起無執的布施心。若欲深入,可參考藏傳佛教上師指導,以確保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