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專區 Wholesale at Zambala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twitter Plurk Plurk
Sign in /
購物車:
購物車清單
多寶仿生喇嘛骨念珠
多寶仿生喇嘛骨念珠
產品編號:1070

零售價格 NT 1800
批發價格 NT XXX
《觀看批發價請先 (申請) 成為批發商》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喇嘛仿生骨珠 . 108念珠

尺寸 : 10 mm

敘述 :

喇嘛骨念珠,又稱「嘎巴拉」(Kapala,藏語意為人骨製品),是藏傳佛教密宗中一種特殊的法器,主要由圓寂高僧或喇嘛的遺骨製成,常見形式為一串108顆的念珠。它不僅是修行工具,還象徵著生死無常的佛教哲理。在藏傳佛教中,嘎巴拉與天珠、托甲並稱「藏密三寶」,被視為極其珍貴的物件,通常只有具備一定修為的僧侶才能使用或擁有。

 

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與意義

 

在藏傳佛教儀式中,喇嘛骨念珠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主要用於日常修行、誦經和特定密宗法會。它不僅是計數念誦的工具,還承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幫助修行者時刻憶記生死無常,從而培養出離心(對世俗的超脫)和精進修持的動力。具體來說:

 

- **念誦與修持**:喇嘛或修行者在轉經、持咒或冥想時,使用嘎巴拉念珠撥動計數。每撥動一顆珠子,即代表一次心咒或佛號的念誦。相較於普通木質或寶石念珠,嘎巴拉被認為具有更強大的加持力,因為它源自高僧的遺骨,經歷了無數次經咒的熏陶,能增強修行的效果。在日常儀式中,它可隨身攜帶,隨時用於祈請、供養或法會,幫助修行者鎮壓內心的邪性或外在的災厄。

 

- **度亡與超度儀式**:在密宗的度亡法會(超度亡靈的儀式)中,嘎巴拉念珠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它能幫助亡者超脫輪回,使生者獲得內心安寧。特別是使用眉心骨製成的珠子,被視為最上品,因為眉心是觀想冥思的中心點,具有強大的法力,能伏魔驅邪。在驅鬼或消災儀式中,喇嘛持念嘎巴拉可強化儀式的效能,象徵著將高僧的功德轉化為普渡眾生的力量。

 

- **象徵意義**:嘎巴拉的核心意義在於提醒無常。即使是修持有成的喇嘛,其身體最終也會衰敗死亡,這激勵修行者不敢懈怠,努力精進。佛教視人骨法器為身後的最後供養,高僧發願將遺骨製成法器,幫助後世有緣人成證佛道。它強調輪回的痛苦與超脫的必要,融合了藏傳佛教與本土苯教的元素,使人骨從「皮囊」轉化為神聖的工具。

 

總體而言,嘎巴拉在儀式中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精神導師,強化了密宗的獨特性。只有藏傳佛教密宗才獨有此物,一般信徒或外人難以接觸,因為它要求使用者有相應的修行基礎,以免誤用。

 

由來與歷史背景

 

喇嘛骨念珠的由來可追溯到藏傳佛教的形成時期,約在公元7-8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時。當時,佛教面臨本土苯教的阻力,為適應高原環境和文化,兩者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藏傳密宗。苯教有使用人骨或人皮製法器的傳統,這被融入佛教中,成為因地制宜的修行方式。人視為萬物之靈,其遺骨被認為能完成身後的供養與功德積累。

 

製作過程極其嚴謹:高僧圓寂前發願捐出遺骨,通常取自眉心骨(最珍貴,一位喇嘛僅一顆)、指骨(雙手可取28-32顆)、頭頂骨或腿骨。需多位高僧的骨骼才能湊成一串108顆念珠,因為一位喇嘛的骨頭有限。製作時,全為手工打磨,每磨一下需念一次咒語或佛號,上千上萬次才能成型,光澤來自無數經咒的加持。藏族天葬盛行,將屍體餵食禿鷲(視為空行母化身)為尊貴布施,剩餘骨頭則製成法器。這不僅是宗教習俗,還反映了高原資源匱乏下的智慧——將「無用」的遺蜕轉化為修行工具。

 

歷史上,嘎巴拉多出自寺廟或天葬台。早期嚴格限於高僧遺骨,後因文玩市場需求而流入民間,但正統嘎巴拉需經持念,否則易腐化。清末至民國時期,外來勢力入侵西藏,導致部分嘎巴拉流散,成為收藏品。

 

相關故事與民間傳說

 

嘎巴拉圍繞著許多民間傳說,強調其供養、悔罪與超度的主題。這些故事多源自藏族口傳,體現佛教的慈悲與輪回觀。以下是幾個代表性例子:

 

1. **朝聖傳說**:藏族朝聖者「磕長頭」前往聖地,一路艱辛,許多人途中疲累而亡。後來朝聖者路過,收斂其骨骼製成念珠,隨身轉念,完成亡者未竟的朝聖心願,並共同供養佛陀。這象徵輪回中的互助與功德共享。

 

2. **還罪傳說**:一位喇嘛生前濫用職權侵占田產,內心不安,夢見身故後凄慘場景。醒後悔悟,清還田宅,並囑咐弟子用其腿骨製成法號、皮做鼓,日夜捶打以償罪。這故事強調悔過與身後贖罪的佛教理念。

 

3. **亡故傳說**:一婦人難產而亡,其丈夫在失語林痛哭三天。遇黑衣行者點撥,將妻兒屍骨製成念珠,日夜轉誦經文,求得功德與超度。這反映了對亡靈的慈悲與輪回的接受。

 

4. **異人傳說**:1890年青海塌陷發掘古代墓葬,發現一蒙古勇士遺骸,身高三米、壯碩異常。人們收斂屍骨獻寺廟,喇嘛用頭骨和腿骨製成法器供養。這傳說突出奇特遺骨的特殊功效。

 

5. **惡人傳說**:1904年英軍入侵西藏,燒殺搶掠。部分英軍敗亡,當地人惧怕災厄,喇嘛收斂屍骸,取出部分製成念珠,分由僧人持念消災。這故事顯示嘎巴拉用於鎮壓邪惡的角色。

 

6. **婆羅門傳說**:北印度一婆羅門男子數年內親人相继離世,最後幼女也亡。他在寒林哭泣,遇密教黑行者點撥:三界眾生皆在輪回痛苦中,悲傷無益,應以生死為契機轉向修行。這啟發了人骨法器的哲理根源。

 

這些傳說雖有民間色彩,但共同強調嘎巴拉的慈悲本質:將死亡轉化為救贖與供養的機會。在現代,嘎巴拉已從純宗教物件演變為文玩,但其核心仍根植於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