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批發商: |
|
/ |
|
|
|
|
|
|
|
|
| 會有十種因素會造成行為的惡業,若能遠離變能善果!這十種因素有三種在身,四種在口,三種在心!--釋迦牟尼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
|
|
|
|
|
|
材質:木、銅、手工製作(古董)
尺寸:約 21 x 13.5 厘米
描述:
擦擦(Tsa-tsa)是藏傳佛教中一種獨特的宗教藝術形式,主要指用模具壓製的泥質小佛像、佛塔或浮雕,通常以泥土、骨灰或其他材料製成。它起源於古印度,最初作為存放佛舍利或作為供品的習俗,後來傳入西藏,並與本土文化融合,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擦擦的歷史故事
擦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佛教時期,據考證,最早的習俗是將擦擦存放在佛塔內,以表達虔誠和紀念。佛教於公元7世紀正式傳入西藏地區,當時西藏本土的苯教(Bonpo)文化已存在,但佛教的影響逐漸擴大。擦擦真正傳入並發展於藏傳佛教的後弘期(約公元10世紀後),這一時期佛教在西藏復興,並吸收了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地的藝術風格,形成獨特的西藏化表達。例如,在西藏阿里地區發現的早期擦擦,可能早於公元11世紀,反映了象雄文化(苯教發源地)與佛教的交融。
在歷史上,擦擦的製作和使用與藏傳佛教的傳播密切相關。早期擦擦多為泥擦(用泥土製成),後來發展出骨擦(用骨灰)、布擦(用布料)和藥擦(用藥材)等多種類型。信徒們通過製作擦擦來超度亡靈、祈福或供奉,常將其置於佛塔、寺廟或家中,作為日常修行的便捷工具。擦擦在西藏流傳約1000年,描繪了各種佛菩薩、尊者、神嗣,宛如一個微縮的佛教世界。它從公元7-9世紀的早期階段,到10-13世紀的宋代對應期,再到14-17世紀的成熟期,經歷了多次演變,並隨著元、明、清王朝的佛教推廣,傳播到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甚至影響蒙古族、門巴族等少數民族。
擦擦的故事也體現了佛教與本土文化的融合。例如,在阿里古格王國時期,擦擦藝術吸收了南亞造像風格,同時融入苯教元素,成為佛教傳播的橋樑。它不僅是宗教器物,還記錄了歷史變遷,如在寺廟中用於存放或作為民間收藏品。
對佛教文化的影響
擦擦作為一種直觀、便捷的宗教載體,對藏傳佛教的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它滿足了普通民眾的信仰需求,讓佛教更容易進入日常生活,而非僅限於寺廟精英。在文化上,擦擦促進了佛教藝術的本土化,推動了藏族雕塑、壁畫、唐卡等藝術形式的融合與創新,成為藏地文化的璀璨縮影。它深刻影響了藏族社會的哲學、政治、醫學和建築等領域,甚至延伸到民間文學,如英雄史詩《格薩爾》中可見佛教思想的烙印。
此外,擦擦的廣泛分布增強了佛教的文化影響力,不僅在西藏本土,還傳播到印度、尼泊爾、蒙古等地,並吸引西方收藏興趣。在當代,它已成為民族文化收藏的新貴,體現了佛教的包容性和持久活力,對全球佛教文化的多樣性貢獻顯著。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
|